無法駛上中國馬路的出行新物種。
(資料圖)
在這個與中國“絕緣”的新興市場上,中國企業缺席了嗎?
當造車新勢力換道領跑,外國人好像都不愛開車了。
2021年,美國E-Bike銷量超過電動汽車和混動汽車的總銷量,而在自行車產業更發達的歐洲,E-Bike的銷量有望超過所有汽車的總銷量。
時至今日,兩輪出行已經不再是汽車的補充品,而是低碳經濟的排頭兵,是科技消費的未來。
在這個與中國“絕緣”的新興市場上,中國企業缺席了嗎?
01 被扭曲的概念
E-Bike的全稱是Electric Bicycle,但是在電動兩輪出行領域,中外市場環境的極大差異,為中英文之間的翻譯與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接棒日本,成為全球自行車出口量最高的國家。中國憑借制造成本的優勢成為自行車大國,背后是日本企業的產能外遷,而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強國身份的交替。
中國的企業家從不缺少樂觀主義精神,連汽車都只是一個沙發加四個輪子,自行車只有兩個輪子,能有多少技術門檻?
還真有。
1980年,日本制造業企業雅馬哈發動機株式會社開始研發電動自行車,推出了用于自行車的動力輔助系統,即PAS(Power Assist System),并于1993年成功生產了包含電機和力矩傳感器的首臺電助力自行車。
(1993年的雅馬哈電助力自行車)
20世紀90年代末,電助力自行車的概念傳入中國,但由于科技水平以及生產工藝上的落后,中國企業無法規模化生產PAS系統,而如果從日本成套進口PAS,則成本過高,會超出中國市場的購買力。
與此同時,城市“禁摩令”愈發嚴苛,步行與公共交通之間的空白亟需填補,中國研究領域在電機、蓄電池、充電器、控制器等“電器四大件”方面的關鍵技術接連突破,選擇了與摩托車更為接近的“轉把式”驅動方式。這是目前我國普遍采用的兩輪車電能驅動系統的雛形,全球電動兩輪出行市場也在那時候就走上了分岔路。
二者最大的區別在于,“轉把式”驅動方式不需要踩腳踏就能使用,而電助力系統必須要先踩腳踏才能啟動。在國內消費者群體中,在新國標出臺之前,前者被稱為電動自行車或電動車,后者被稱為電助力自行車。
而在英文語境的歐美市場,則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分別是Pedelec、S-Pedelec和E-Bike。
Pedelec,是pedel(腳踏)、electric(電)和cycle(自行車)的結合詞,是指配備了電助力踩踏輔助裝置的腳踏車,其外形與傳統自行車接近。
1989年,邁克爾·庫特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Pedelec,最明顯的特征是通過腳踏而非油門啟動助力系統,將電助力自行車從電動摩托車的主線中區分出來,成為單獨的品類。
S-Pedelec就是Super超級版Pedelec,二者之前的區別在于額定功率和速度限制,這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有不同的標準。比如,按照歐盟標準,Pedelec的電機額定功率不能超過250 W,且在時速達到25 km/h后會自動關閉助力;S-Pedelec的額定功率上限為500W,最高時速限制為45km/h。
在某些國家或地區的政策中,S-Pedelec被交通法歸入輕型摩托的類別,需要上牌照、買保險、考駕照。
這類似于我國采取新國標后的做法,以時速區分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摩托車。不過,我國的電動自行車必須安裝腳踏,但腳踏的使用頻率不高,歐美市場的電助力自行車則是不踩腳踏無法啟動。
而英文語境中的E-Bike,是Electric Bicycle的縮寫,直譯為電動自行車,就是中國市場上最常見的電動自行車。也就是說,在中文環境中,E-Bike的含義變了,變成了電助力自行車,被用來代替更正確的術語Pedelec。
因此,本文所探討的E-Bike是指電助力自行車,在厘清含義與復雜關系的同時,也解釋了為何中外市場的電動兩輪車行業會出現完全不同的發展方向:需求帶動生產,生產反推需求。
電助力,本質是將電能轉換成動能,并施加在單車的傳動系統中,最初誕生是為了幫助用戶在復雜的地形中節省體力。電助力系統包含傳感器、控制器、電機三部分,傳感器將偵測到的速度、踏頻、力矩等數據傳遞給控制器,控制器通過計算發出指令來控制電機運轉。
以需求為主導,國外市場的E-Bike通常是按照使用場景來分類,大致分為寬胎車(Fat Tire)、通勤車(Commuter)、貨運車(Cargo)、折疊車(Foldable)、山地車(eMTB)等類型。
(多樣化E-Bike)
長期以來,在熱衷于戶外騎行的歐美市場上,自行車一直是消費者最喜愛的代步工具,E-Bike最大程度保留了自行車的原始形態和騎行體驗,通過多種功能化設計打入了通勤代步、戶外運動、運輸載物等市場,從而實現了快速發展。
以E-Bike最火熱的歐洲市場為例,據歐洲自行車制造商協會(CIE)、歐洲自行車產業聯合會(CONEBI)和歐洲自行車基金會(ECF)發布的數據,2016年—2021年,歐洲E-Bike銷量由167萬輛增長至500萬輛,到2025年有望達到1200萬輛。
美國輕型電動車協會(Light Electric Vehicle Association)的統計數據則顯示,2021 年,美國人購買的E-Bike數量就已經超過了電動汽車和混動汽車的總數。這一年,美國E-Bike進口量超過79萬輛,較2020年的46.3萬輛同比增長了70.6%,而電動和混動汽車的總銷量則為65.2萬臺。
在可以推自行車上地鐵的歐洲市場,E-Bike的銷量常年領先于電動汽車和混動汽車的總銷量,隨著滲透率的提升與燃油車的退場,甚至有望超過所有汽車的總銷量。
02 沸騰的藍海
歐美市場E-Bike的普及,離不開三大推動因素,其中有兩種是中國市場尚不具備的。
其一,政策支持與引導。
隨著低碳減排的推進,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在加強出行電動化方面的政策引導,歐美主要國家都有E-Bike方面的稅收減免或補貼政策。
比如,英國消費者購買E-Bike時可以申請銷售額30%、最多1500英鎊的稅收減免;德國慕尼黑的商家可以申請銷售額25%、最多500歐元的退稅;美國消費者購買兩輪電動車可以拿到新車購買價格30%的稅收抵免。
2021年5月18日,包括27個歐盟成員國在內的54個國家通過了一項《泛歐自行車出行總體規劃》,其中提到鼓勵發展跨歐洲的自行車網絡并統一道路標志。
2022年底,歐洲八國簽署《歐洲自行車宣言》,強調將自行車政策“置于未來歐洲倡議的核心”,還喊出讓2024年成為“歐洲自行車年”的口號。
歐洲與美國之間的區別在于,歐洲很多國家都設置了專門的自行車道,而美國受專門劃分和保護的自行車道相對較少,因此美國的騎行愛好者更偏向于公園和山地騎行,歐洲的E-Bike則是普及程度更高的代步工具。
當然,口號歸口號,生意只是生意。歐美之間對于E-Bike支持政策的差異,體現出兩地產業發展階段的不同。
目前,歐洲市場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自行車產業生態系統,并快速推動產業回遷,以此解決供應鏈問題。
數據顯示,2021年,歐洲境內自行車行業中小企業數量超過1000家;行業總投資超過17.5億歐元,同比增長了17%;產值升至197億歐元,同比增長7.5%;自行車零部件和配件的產值也從2020年的30億歐元增長至36億歐元。
最重要的變化是,2021年,歐洲自行車相關的直接就業崗位從2020年的77500多個增至近87000個,直接和間接工作崗位總數約17萬個。
葡萄牙是歐洲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國,2021年產量達290萬輛,排在后面的是約250萬輛的羅馬尼亞、190萬輛的意大利、140萬輛的德國和116萬輛的波蘭。
歐洲市場自產自銷,為自行車強國對歐洲市場的出口建起了高高的城墻。2021年,中國自行車出口量為6923.20萬輛,同比增長14.82%,貿易順差達到50.63億美元,但卻很難打入歐洲市場。
(中國自行車主要出口國家)
對于這樣一個支柱型產業,歐洲國家的扶持力度自然更高。
其二,企業以產品帶動需求。
政策的激勵固然重要,但最終還是要落實到產品力上,而產品的來源是企業。
近年來,全球車企都在轉型新能源,有人跨界造車,也有車企跨界造自行車,布加迪、奧迪、蘭博基尼、寶馬、保時捷等多家豪車企業都以周邊的形式推出了E-Bike類產品。這些E-Bike中,有的售價只有幾萬元,最高的超過百萬。
“年輕人的第一輛保時捷,只要5萬元,但少了兩個輪子。”類似的調侃之下,其實是E-Bike市場的快速滲透。
目前,E-Bike行業中已經涌現出Vanmoff、Cannondale、Rad Power等多個名氣較高的新興品牌,捷安特、Specialized、Trek等老牌自行車企也開始布局E-Bike。
新老品牌接連進場,E-Bike領域正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據不完全統計,有獨立站的E-Bike品牌就超過300個。
在這個新興領域中,創業者蜂擁而入,通過多樣化產品搶占賽道,背后則是資本方的關注與押注。
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自2021年7月至2023年初,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先后已經有超20家兩輪電動企業獲得融資,當然這里的統計口徑包括電動摩托企業和E-bike企業,總融資額已破100億人民幣。而在2019—2020年兩年間,這一數字累計不足5起。
騰訊、小米、鐘鼎資本、高瓴創投、華映資本、高鵠資本、青山資本、中金匯融、普華資本、光速中國、DCM、物產中大投資等投資機構都已入局。
比如,荷蘭E-Bike品牌 VanMoof獲得高瓴資本領投的1.28億美元C輪融資;比利時電動自行車創業品牌Cowboy獲得了意大利阿涅利家族(Agnelli)旗下的早期投資基金投資的2300萬歐元;摩拜聯合創始人徐洪軍創辦的洪記兩輪完成了千萬美元A輪融資;智能出行企業浙江歐凱OKAI完成億級融資。
其三,消費者的生活習慣。
與電動自行車在我國大范圍普及的原理類似,短途出行的需求從來不會缺席,節省體力是刻在基因里的剛需。
相比于傳統自行車,E-Bike能更好地滿足短途出行與通勤需求,省力的同時車速更快,可以用更短的時間走更長的路。
低碳出行是全球化趨勢,綠色環保的理念已經融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習慣,電動化出行是必然選擇,只不過從自行車電動化之初,中國與歐美市場就采用了差異化路徑。
歐美等地交通基礎設施發達,兩輪騎行的群眾基礎大,兼具運動、休閑、與通勤屬性的E-Bike成為短途出行的新寵。與此同時,歐美的戶外運動普及更早,公園踏青、山地騎行等休閑活動更加普遍。
物產中大投資消費投資部總經理鄭秀峰在對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表示,疫情期間,公共交通受到較大的影響,城市交通共享運營商開始推出共享E- Bike產品,提高了E-Bike曝光度與使用量,雖然目前滲透率只有個位數,但增速較快。
03 兩輪車出海
碳中和、新造車、電動兩輪、消費電子、懶人經濟、消費升級,E-Bike橫跨當前創投圈最火熱的概念,是星中之星。
調研機構Precedence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電動自行車市場規模為175.6億美元,同比增長6.49%,預計2030年達409.8億美元,2021年—203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約10%。
冉冉升起的E-Bike,不屬于被雅迪、愛瑪們洗禮過的中國消費者。在鄭秀峰看來,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售價較高。E-Bike主要構成組件有電池、電機、車架等,電機內含控制器以及傳感器,成本較高,一臺普通款的E-Bike(續航60-80KM)售價近萬元,而一臺電瓶車只要3000元左右。
二、使用習慣不同。E-Bike騎行中,傳感器感知后發出電信號,控制器接收電信號后驅動電機提供助力,實現人力騎行、電機助力一體化,國內的用戶畫像一般是熱愛戶外運動的中高收入人群,而電瓶車可以直接通過轉把手動調節動力,使用更為便捷。
三、路權問題。目前我國對路上交通工具管理較為嚴格,無論是電瓶車還是摩托車都需要上牌照,戴頭盔,才能上路行駛,但E-Bike由于在國內剛剛起步,與自行車和電瓶車都有區別,相關部門還沒有出臺專門針對其騎行的管理要求,路權問題也是限制其發展的一大原因。
不過,在這個千億級市場上,中國企業不會缺席。憑借成本和供應鏈優勢,中國已成為E-Bike生產和出口大國。雅迪、艾瑪、新日、臺鈴等傳統品牌,小牛、九號等新勢力品牌,甚至傳統車企,都在積極搶奪海外E-Bike市場的蛋糕。
比如,在2021雅迪科技全球倍增戰略峰會上,雅迪正式提出了“全球倍增戰略”。雅迪控股創始人董經貴直言:未來,雅迪最起碼要占領35%的市場,三分天下有其一。
目前,在4家已上市的中國兩輪電動車企業中,除了雅迪已覆蓋88個國家外,愛瑪在歐洲布局了旗艦店,北美旗艦店也在規劃之中;而新日則通過海外代理商渠道出口到近100個國家和地區;小牛已進入海外48個國家和地區。
前文提及的歐凱,是國內微出行行業電動滑板車、E-bike ODM的頭部廠商,曾獲得物產中大投資的加持。2017年,歐凱以電動滑板車切入共享端市場,逐步拓展充電柜、E-bike等產品,其爆款產品E-Bike EB100在22年實現規模交付,Bolt/Bird等頭部共享運營商使用OKAI E-Bike,全年發貨量約5萬臺。
歐凱董秘高燕琛對觀潮新消費表示,中國制造是單純的供應鏈邏輯,在海外的市場上,自行車逐漸智能化,比如APP開關機、AIRTAG功能、車輛信息實時上報、厘米級的GPS定位、全車電控配件支持OTA遠程升級,都是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邁進過程中積累起來的優勢。
碳中和風起,E-Bike成為發跡于歐美日的新興藍海,但這個藍海中還沒有獨角鯨,甚至沒有獨角獸。對于中外企業而言,這也意味著愈發激烈的競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資本早就重金押注過兩輪出行,新四大發明之共享單車曾紅極一時,百億資本進場,最終卻化為彩虹大戰的燦爛煙花,共享單車最終淪為巨頭本地生活服務的補充。共享單車的需求仍在,而E-Bike卻是一個幾乎沒有“內需”的市場,中國企業最擅長的“模式創新”沒有太多用武之地,一切都要回歸產品力。
而產品層面的競爭,要面臨本地化的考驗。
E-Bike與電動自行車最大的區別在于屬性,中國市場的電動自行車通常只為代步而生,E-Bike的背后則有鍛煉身體、休閑出行、短途郊游、代步通勤等多元化需求。
需求與消費習慣的不同,導致“性價比”的打法很難適用于歐美市場。E-Bike與電動自行車的均價都是幾千元,但是計價單位不同,E-Bike是美元。
在沒有絕對頭部品牌的情況下,品牌溢價的空間不大,高售價的背后是更強的技術能力。E-Bike產品造型更纖細,這在消費電子領域,意味著更復雜的設計和更高的成本。
因此,盡管E-Bike產業逆勢增長,但目前仍以高單價產品為主,目標用戶處于中高檔收入段,他們更關注騎行舒適度、續航里程、車輛穩定性、安全性等硬性指標,對價格并不敏感。這更加考驗中國出海企業的本土化運營及上下游經營能力,要在扎實的供應鏈制造能力基礎上,盡快彌補市場能力的短板。
E-Bike是重體驗的產品,非常考驗品牌的線下能力,純電商模式很難走得通。而線下意味著重資產,既要求門店、倉庫、經銷商的篩選能力,也考驗品質與成本的把控能力。
這是一個橫跨多個風口的科技消費新寵,也是為數不多的可以獨立于中國市場之外的消費需求。在這樣一個全球化舞臺上獻奏,面對更多的目光,自然也意味著更大的壓力。
資本押注未來,承托著這種期待的企業,仍要思考如何活在當下。
標簽:
凡注有"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或電頭為"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的稿件,均為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并保留"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的電頭。
- 買房的首付怎么算 一般買房子首付要付多少?
- 【環球報資訊】銀泰黃金:子公司1.63億元受讓探礦權
- 學平險住院能報銷多少?學平險住院可以報銷嗎 天天快訊
- 為什么說靈活就業交醫保太虧了 由公司繳納更劃算
- 2023年靈活就業人員社保繳費標準具體是多少錢?快來看看 通訊
- 三六零現3筆大宗交易 合計成交500.00萬股-世界速遞
- 宗申動力航發子公司擬啟動第五輪增資 投前估值增至20億元 實時
- 未及時披露訴訟事項 越博動力收深交所監管函
- 上海大華回應拿下北京昌平地塊:運氣好,這次拿地太難了! 全球消息
- 證券之星全球市場早報(3月24日)
- 焦點快報!中原證券給予福耀玻璃買入評級,公司點評報告:汽車玻璃單價提升,產品結構改善
- 2023年鞍山市六險一金繳費基數及繳費標準公布
- 【天天熱聞】江寧社保住院報銷比例2023是多少,江寧住院醫保起付線標準是多少?
- 熱門看點:潤達醫療3月24日快速反彈
- 港股異動 | 亞太衛星(01045)低開近8% 22年歸母溢利減約12% 末期息每股17港仙_每日焦點
- 環球新資訊:《牙膏監督管理辦法》將從哪些方面維護消費者權益?一文解讀
- 吳忠儀表獲批建立寧夏首家本土院士工作站
- 父親對賭兒子接班 百神藥業幾經騰挪沖刺IPO-環球微頭條
- 江南水務3月24日加速下跌_每日簡訊
- 橫掃歐美的E-Bike,兩輪出海的千億風口
- 中國電建48億于北京設立綠電創源企管新公司 環球熱訊
- 今日報丨金山辦公的“保質期”還有多久?
- 國家統計局:1-2月份全國飼料產量4776.5萬噸 同比增長0.3%
- 水暖毯不熱是什么原因 水暖電熱毯有輻射嗎現在?
- 湖州銀行IPO直擊 股份質押又遇法拍 三年半分紅近4億
- 毛坯水泥墻最快最便宜的裝修有哪些 房子裝修全包價格一般多少錢一平米?
- 如何快速消除新家具氣味 新買的沙發可以直接入住嗎?
- 鋼化玻璃會自爆嗎現在 玻璃在施工和使用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 房貸貸款30年可以改成10年嗎 房子月供怎么算出來的?
- 融資最新持倉曝光!加倉通信、電子、計算機
- 坐便器水箱一直流水是怎么回事 使用馬桶注意哪些事項?
- 金徽酒東出不利
- 信息:隆揚電子2022年度擬派1.98億元紅包
- 腳手架步距是指什么 腳手架有哪些種類?
- 山西省召開煤炭增產保供動員部署會議
- 全球訊息:繼續裁員9000人,亞馬遜“降本增效”何時結束?
- 融創中國:預期2022年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270億元-280億元_每日報道
- 3月24日生意社燒堿基準價為806.00元/噸
- 招商輪船03月23日獲滬股通增持658.33萬股
- ?中信證券:供需格局加速趨緊 銻價有望持續走強 天天報道
- 逸仙電商虧損無底洞:當收入持續敗北后,完美日記遠不完美
- 莊子的別稱和作者又名什么|速看
- 新農合住院報銷比例是多少?住院如何報銷?
- 耶倫改口!必要時采取行動確保存款安全!多國跟進繼續加息
- 社保五險一金繳納基數會變化嗎?2023年上海五險一金繳納基數多少? 世界消息
- 焦點!會展大咖說 | 梁潔:提升會展功能 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創新發展
- 濰柴動力(000338.SZ)分拆子公司濰柴雷沃至創業板上市申請獲深交所受理
- 工資5000扣五險一金剩多少?需要交多久? 環球關注
- 天天觀焦點:賬戶5天“漲”4倍 錢卻取不出!警惕“假券商”新騙局
- 生意社:3月24日國內順丁橡膠供應商出廠價暫穩
- 精彩看點:燕京啤酒:融資凈買入1537.67萬元,融資余額4.09億元(03-23)
- 3月24日生意社丙二醇基準價為8950.00元/噸
- 國內商品期貨早盤開盤 滬錫漲近4%
- 東旭藍天03月23日被深股通減持3.28萬股 環球今亮點
- 減持最多18.95%!這公司多名股東有財務需求及安排;本月大漲近38%
- 賣豪宅的年輕人_世界今頭條
- 減持最多18.95%!這公司多名股東有財務需求及安排 本月大漲近38%
- 天天頭條:農尚環境(300536.SZ)上修業績預告:2022年度預盈2000萬元-2500萬元
- 城鎮醫保報銷比例是多少?范圍包括哪些?|每日訊息
- 【播資訊】繼續裁員9000人,亞馬遜“降本增效”何時結束?
- 熱頭條丨醫保要交多少年?隨時可以取現使用嗎?
- 次頂層為什么叫鳳凰層原因有哪些 買房選樓層注意事項是什么?
- 買房選開發商怎么選 大開發商和小開發商的區別有哪些?
- 北向資金單日凈買入48.08億元,加倉電子、電氣設備、非銀金融
- 世界看熱訊:中國中車:融資余額20.06億元,創近一年新低(03-23)
- 泰坦科技:融資凈償還398.92萬元,融資余額2.3億元(03-23) 全球熱點
- 綠城的房子和萬科的房子哪個好 綠地延期交房退房好退么?
- 熱文:交控科技:融資凈買入170.7萬元,融資余額6661.77萬元(03-23)
- 世界新消息丨《仙劍》也拉不動中手游
- 中興通訊:多項6G潛在候選技術已完成IMT-2030(6G)推進組組織的原型驗證測試
- 首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業績出爐,百信銀行2022年凈利潤同比增149%
- 世界微動態丨中國西電:融資凈償還489.75萬元,融資余額6.39億元(03-23)
- 實時:多城住宅成交量上升,年后房地產市場暖風能夠吹多久?
- 【天天快播報】五礦資源(01208):MLB與五礦有色就MLB銷售MLB于Las Bambas礦山生產的鉬精礦訂立框架協議
- 中泰股份03月23日獲深股通增持2.45萬股
- “公務員不要技術只需要磨嘴皮!”曹德旺談大學生考公上熱搜! 每日觀點
- 動態焦點:歐派家居:融資凈買入149.58萬元,融資余額3884.57萬元(03-23)
- 熱訊:中信銀行去年零售業務稅前利潤173.8億,同比降23%,占比不足25%
- 世界焦點!裕興科技(08005)公布年度業績,股東應占虧損2.9億港元 同比增68%
- 隔夜外盤: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高 大型科技股普漲
- 世界資訊:智通ADR統計 | 3月24日
- 中國海誠簽約年產萬噸茶酒項目 世界今日訊
- 財富趨勢:目前問小達已經具備一句話選股等能力,并在持續優化和升級中
- 新能源車價格戰正酣 降價潮向產業鏈蔓延 焦點滾動
- 天天觀天下!注意!華金資本將于4月13日召開股東大會
- 大全能源(688303):主營業務快速增長 新增產能持續釋放 全球播報
- 男子買小米98英寸電視雷軍高調發微博如今“翻車”:3年壞5次最終退貨退款 世界速看
- 江航裝備:氧氣系統和惰性化防護系統已在ARJ21、AG600等機型實現配套_環球時訊
- 中礦資源:完成定增募資30億元 廣發證券、國泰君安等獲配_今日觀點
- 讀客文化:公司已形成涵蓋天貓、京東、微信、抖音、B站、小紅書在內的自營渠道矩陣 天天微頭條
- 中指·每日要聞:山東德州多子女家庭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為60萬元-世界動態
- 電子交易集團(08036.HK):2022年度純利增至200萬港元_全球快看
- 隆平高科選舉劉志勇擔任公司董事長
- 焦點快播:【圖解年報】滬電股份:2022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8%,約為13.6億元
- 北京金融法院成立兩周年 全力服務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發展 世界今亮點
- 萬順新材:公司耐蒸煮型高阻隔膜產品可應用于食品包裝 包括預制菜 阻隔效果優異可提高食品保質效果
- 環球消息!13家國企分拆子公司成功登陸A股 還有25家分拆上市計劃在推進
- 上游原材料降價下游需求正旺 儲能企業降本增效盈利能力有望再提升 當前播報
- 【獨家】德馨食品:子公司曾陷商標侵權風波 標的被置入前后消防抽檢不合格
- 天齊鋰業股東戶數下降2.23%,戶均持股32.42萬元
公司
焦點
精彩推送
- 旅游業嬗變,剩者迎來二次紅利期-當前速讀
- 積木集團(08187)公布年度業績,虧損530萬港元 同比減少64.5% 當前快播
- 年內IPO募資超540億元 多地推出助企上市措施 當前熱點
- 中國中式快餐市場行業數據分析:24.5%中式快餐消費者常住在二線城市
- 網友質疑文心一言作畫靠中譯英 百度回應:完全自研 文生圖能力來自文心跨模態大模型
- 歷史罕見!TMT板塊總成交竟占了A股40% 公募此前幾乎清倉!什么信號?-動態焦點
- 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 多層次資本市場發揮資源配置功能 環球今頭條
- 拜登政府要求字節出售TikTok?商務部:若消息屬實 中方將堅決反對 天天快播
- 新天綠色能源(00956)發布年度業績 股東應占溢利22.94億元 同比減少0.04% 每10股派1.93元|全球資訊
- 北京北辰實業股份(00588)公布2022年業績 歸母凈虧損約15.76億元 同比盈轉虧-當前速看
- 中國天保集團(01427)發布年度業績 實現收益19.24億元
- 全球通訊!中廣核礦業(01164.HK):單學群及田德強獲委任為公司總裁助理
- 全球6G技術大會呼吁搭建協同創新橋梁_天天時快訊
- 軟體機器人邁向綠色:可生物降解人造肌肉問世|世界熱文
- 天天實時:山字形銅器
- 今日快看!A股“閉眼打新”時代結束了!再無“23倍PE”天花板
- 利率到底降沒降?逾期率會不會走高?消費貸ABS數據曝光行業走勢
- 【天天報資訊】又一款國產新冠口服藥附條件獲批上市 與輝瑞Paxlovid同為3CL蛋白酶抑制劑路線
- 上海能源:2022年度凈利潤約17.4億元 同比增加365.47%|環球速看料
- 環球精選!螞蟻集團設立個人信息保護監督委員會
- 實現市占率和產銷量連續11年正增長 上汽大通MAXUS12載造車“蝶變”-最新資訊
- 凱因科技:公司各項經營工作均在穩步推進中
- 陸家嘴擬133.2億元收購控股股東股權資產 并募集配套資金不超66億元 環球微頭條
- 立基工程控股(01690.HK)2022年凈利1149.8萬港元 同比增加7.4%|全球新動態
- 信陽市光山縣法院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會 當前速訊
- 3-23復盤,大方向向好,放心玩唄
- 騰訊控股(00700)授出365.99萬份購股權 世界球精選
- 天天熱訊:上海能源:2022年下半年度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合計約4.33億元
- 隆揚電子:3C消費電子市場需求量略降 2022年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14.58% 擬10派7元
- 濤濤車業:公司產品自研自制 主要以自有品牌銷往歐美等發達地區
- 金融街物業(01502)年度業績,股東應占利潤1.21億元 同比減少12.1% 末期息每股0.163元
- 新華網(603888.SH):新華智云從2017年創業之初就提出了MGC(機器生產內容)概念,并付諸實施
- 幽蘭行天下:3月24日淘金早參
- 金融街物業(01502.HK)年度純利跌12.1%至1.21億元 在管面積達3496萬平方米
- 東方精工03月22日獲深股通增持24.54萬股|環球精選
- 滾動:廣立微2022年度凈利同比增92% 擬10派4元
- 泰和科技:2022年度凈利潤約3.98億元 同比增加42.79%|每日熱議
- 蒙水股份選舉鐘吉眼為公司董事長 2022年上半年公司虧損659.22萬 焦點速看
- 世界最資訊丨美股三大股指集體高開 納指漲逾1%
- 安泰股份任命傅華擔任公司總經理 2022年上半年公司凈利1670.01萬
- 看點:中汽股份03月21日獲深股通增持50.59萬股
- 萬古科技財務負責人張艷梅辭職 2022年上半年公司虧損19.26萬
- 華正明天聘任杜文宇為公司財務負責人 2022年上半年公司虧損1499.91萬-今日熱文
- 龍利得:產品銷售價格下滑 2022年歸母凈利潤同比降39.05% 擬10派0.1元 天天熱點
- 普路通擬定增募資不超10億元 即時
- 山水酒店副總裁楊帆辭職 2022年上半年公司虧損4188.24萬
- 超圖軟件(300036.SZ):公司未來GIS實驗室在積極探索ChatGPT與公司技術和產品的有效結合方向
- 深市主板首只注冊制新股定價出爐 登康口腔確定發行價為20.68元/股_每日觀察
- 快資訊:東方精工:融資凈買入184.99萬元,融資余額2.02億元(03-22)
- 湯姆貓:將分階段落實人工智能交互產品的規劃 焦點要聞
- 滬電股份2022年度凈利同比增28% 擬10派1.5元
- 天天快資訊丨金時科技主營印刷業務停產 新產業利潤釋放尚待時日
- 卓創資訊(301299.SZ):人工智能技術未來計劃與相關公司展開合作-每日視點
- 華測檢測(300012.SZ):2023年公司比較看好環境檢測、建筑工程、汽車檢測及計量校準等業務領域-全球動態
- 華潤雙鶴:子公司胞磷膽堿鈉注射液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
- 大宗交易:寒武紀成交1.62億元,折價1.74%(03-23)
- 財務資助、對外投資、關聯交易等信息未及時披露 新湖中寶及時任董事長等遭上交所通報批評-播資訊
- 中煤能源:2022年凈利潤同比增長32.8% 擬10派4.13元_焦點關注
- 【風口解讀】奇精機械2022年營收凈利雙雙下滑,2020年來銷售毛利率持續走低
- 環球新資訊:埃森哲(ACN.US)計劃裁員約1.9萬人以削減成本
- 弘浩國際控股(08375)發布2022年業績,凈虧損1854.6萬港元
- 2023年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標準是什么
- 2023年部分獨生子女父母會得到補償?各地標準多少?如何領?|當前焦點
- 世界熱消息:2023年最新退休工齡工資標準,工人退休能領多少錢?
- 《牙膏監督管理辦法》發布 今年12月1日起開始實施 每日熱點
- 極星汽車首款純電SUV在華賣到70萬,高管:不愁訂單,擔心產能 世界聚焦
- 看熱訊:碩博電子股東劉占軍減持10萬股 權益變動后直接持股比例為35%
- 達志科技股東擬減持不超6%股份
- 滬電股份:2022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8.03% 擬10派1.5元_當前頭條
- 前沿熱點:西安銀行:擬發行不超80億元可轉債
- 上海能源:2022年凈利潤同比增長365.47% 擬10派7.3元_全球頭條
- 每日熱文:陸家嘴:擬133.2億元收購多家公司股權
- 2023年社保最低多少錢一個月?2023年社保最低繳費標準交多少錢
- 東方集團:公司與第三方合作研發有“東方繕妝光彩煥活面膜” 是以全脂穩定米糠為主要成分|環球短訊
- 東方證券給予中信特鋼買入評級 彰顯弱周期屬性 “十四五”目標加速邁進
- 瑞鐵股份全資子公司安徽瑞鐵擬向銀行申請280萬融資額度 公司提供融資擔保
- 焦點訊息:2023年異地醫保報銷新規 2023年異地就醫還需要備案嗎
- 焦點熱門:珠海中富:第二大股東深圳國青擬轉讓公司5%股份
- 【焦點熱聞】朗姿股份:截至目前,公司收購昆明韓辰75%股權已完成股權過戶工商變更登記
- 中興通訊:公司長期以來在5G上形成的技術優勢很大程度上可延續到6G 環球觀焦點
- 北方躍龍股東增持71.9萬股 權益變動后直接持股比例為15%_環球觀焦點
- 2023公司社保繳費價格表一覽 2023年社保繳費檔次六個檔次
- 騰訊音樂2022年Q4財報解讀:在線音樂高增長,行業進入“科技局” 熱資訊
- 華盛鋰電:2022年實現凈利潤2.6億元 擬10轉4.5派10元-當前信息
- 合力泰:控股股東籌劃重大事項尚未形成最終方案 股票復牌-環球視點
- 安信證券給予晶澳科技買入評級 2022年業績符合預期 23年利潤增長可期 目標價格為75.92元
- 7分甜奶茶中喝出玻璃珠,去年315曾被曝光,謝煥城跨界做輕醒咖啡|環球動態
- 【天天快播報】力合科創:2022年度凈利潤約4.17億元 同比下降33.94%
- 尚洋科技4名股東合計增持64.57萬股 權益變動后持股比例合計為70.86% 世界熱門
- 合力泰:控股股東籌劃重大事項尚未形成最終方案 股票復牌
- 中際旭創:公司800G產品目前尚處于“上量爬坡”階段|焦點熱訊
- 2023個人社保繳費基數有幾個檔次查詢 2023社保繳費時間是什么時候?
- 中煤能源(01898.HK)2022年股東應占利潤增加30.0%至197.19億元 末期息0.413元
- 世界熱點評!立高食品(300973.SZ):9.5億元可轉債將于3月27日起在深交所掛牌交易
- 聚彩科技全資子公司廣東彩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擬在甘肅蘭州市設立分公司
- 網宿科技收關注函 要求說明此次跨界投資未盈利生物醫藥企業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是否向關聯方輸送利益
- 【時快訊】汽修專業崗位工作總結(通用14篇)
- 環球訊息:上海能源:2022年凈利潤同比增長365.47% 擬10派7.3元
- 天天通訊!融創中國(01918)發盈警 預期2022年度股東應占虧損約270億-280億元
- 【風口解讀】冠石科技IPO前股東擬清倉減持4.835%,今年以來股價漲超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