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肆開店又關店之后,海底撈似乎“二次成長”了。
(資料圖片)
北京時間3月30日晚,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6862.HK,以下簡稱“海底撈”)發布了2022年度業績報告。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海底撈實現營業收入347.41億元(人民幣,以下未標注則同),同比減少15.5%;凈利潤約13.73億元,對比上年度的凈虧損約41.612億元,成功扭虧。
從數據來看,海底撈似乎“走出了泥潭”。而對于扭虧為盈,海底撈表示,主要是因為“啄木鳥計劃”的實施,使餐廳營運效率提高。
實現扭虧為盈并不容易。實際上,不管是公司經營層面還是消費者輿論方面,在過去兩年,海底撈都經歷了發展過程中的“至暗時刻”。
這家創立于1994年的火鍋品牌,于2018年正式進入資本市場,之后一路高歌猛進。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海底撈全年實現營收達265.56億元,實現凈利潤23.47億元,驚人的盈利能力,使其在資本市場備受追捧。
也是在巔峰時期,恰逢疫情的海底撈因盲目擴張引發經營危機。2021年,盡管海底撈實現營收達411.1億元,同比增長43.68%。但凈利潤卻為-41.63億元,同比下滑1446.13%。這也是海底撈首次出現凈利潤虧損的情況。
一度被視為壯士斷腕的“啄木鳥計劃”,是海底撈“自救”的重要措施。從門店數量上看,截至2021年9月末,海底撈達到歷史最高的1562家。到了2022年12月末,門店數回落到1349家。
事實上,隨著餐飲的回暖,市場對海底撈似乎也表現出了“好感”。在二級市場,海底撈的股價呈回暖趨勢,從2022年的低谷10港元/股以下,逐步回升到20港元以上。截至北京時間3月30日港股收盤,海底撈股價報收21.10港元/股,總市值1176億港幣。
圖/海底撈股價走勢圖
來源/老虎證券 燃次元截圖
但和2021年2月的歷史最高85.779港元/股相比,如今海底撈的股價仍然是被“膝蓋斬”,市值更是蒸發超過了3000億港元。
事實上,海底撈市值遠不如前,也并非全是海底撈“經營不善”而致,更與如今火鍋賽道越發激烈的競爭,以及消費者越來越多的選擇密切相關。
過去兩年,一方面是如雨后春筍般生長起來的各種風格的火鍋品牌。另一方面,是海底撈“閉店”“漲價”等接二連三的輿情熱搜,使其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口碑持續下滑。
也因此,即便海底撈的至暗時刻看似已然過去,但內憂外患之下,海底撈如何重塑核心優勢,如何抓住年輕消費者的胃和心,如何守住行業位置,依舊是相當嚴峻的考驗。
01
扭虧為盈
海底撈能夠實現扭虧為盈,很大程度要歸結于“啄木鳥計劃”。
“啄木鳥計劃”,是2021年海底撈在疫情期間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來削減成本,其中包括關閉不盈利的門店、減少員工數量、優化員工結構,以及調整薪酬結構等。
在財報中,海底撈反思稱,“盡管過去一段時間快速拓店的策略使公司體量迅速擴大,但內部管理、人員培養、監督考核等方面未能同步匹配,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影響下,管理難度加大,各種隱患逐漸出現。”
受盲目擴張和疫情影響,海底撈的翻臺率也有所下降。2020年和2021年,海底撈整體翻臺率分別為3.3次/天和3次/天。根據國信證券測算,3次/天的翻臺率是海底撈單店的盈虧平衡線,跌破該數值,可以認為該店處于虧損狀態。
不過,隨著“啄木鳥計劃”的推進,在關停了近300家門店之后,海底撈的運營效率有了明顯提升。在翻臺率和人均消費方面,財報指出,2022年,大中華區海底撈餐廳的整體翻臺率為3.0次/天,同店翻臺率為3.1次/天。而顧客人均消費從2021年的人民幣102.3元增加至2022年的人民幣104.9元。
基于整體經營情況,2022年,海底撈在下半年啟動了“硬骨頭計劃”,即重開了過往關停的部分餐廳。全年共計新開24家海底撈餐廳,同時有48家曾關停的餐廳恢復營業。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國大陸地區共有1349家海底撈餐廳,中國港澳臺地區共有22家。
受門店收縮影響,海底撈員工數量也在減少。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海底撈員工總人數為10.76萬人,相比2021年年底的14.66萬人,減少近4萬人。
這也使得海底撈員工的成本大幅下降。財報顯示,海底撈員工成本從2021年的139.50億元減少到2022年的102.40億元。海底撈稱,這主要是由于“啄木鳥計劃”的實施導致2022年1月至8月餐廳數目減少,員工人數減少。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撈2022年扭虧為盈的背后,其營收規模卻在縮小。財報顯示,2022年,海底撈實現營收約347.41億元,同比下滑約15.50%。
對于營收規模的縮小,海底撈在財報中解釋稱,“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去年受疫情的影響,海底撈位于中國大陸地區的若干餐廳未能正常營業,停止營業或暫停堂食服務及客流量的減少讓海底撈的營收承壓;其二,海底撈實行的‘啄木鳥計劃’使得其去年1月至8月期間的門店數目與上年相比有所減少。”
對于下一步的計劃,海底撈首席執行官楊利娟表示,2023年海底撈會持續提升海底撈就餐體驗,包括不斷精進服務、提升產品創新能力、增強餐廳運營能力、提供更多增值及社區營運服務等,同時將繼續創新及新技術方面的投入。
02
危機仍在
從財報數據上看,目前海底撈已經走出了由瘋狂擴張導致的危機,但藏在這場危機背后的,卻是海底撈抓不住消費者的事實。
近年來,“年輕人為什么不愛吃海底撈了”“海底撈服務失靈”等屢屢登上微博熱門話題。評論中,一部分網友將海底撈客戶流失的原因歸結于“貴”,另一部分網友則表示“害怕海底撈過度服務”。
2020年4月,海底撈因菜品漲價引發消費者不滿。在被推上熱搜4天后,海底撈致歉,表示將菜品恢復原價。
2021年10月,海底撈又因“72元200g的撈派脆脆毛肚實際只有138g”被質疑“缺斤少兩”。海底撈對此的解釋為,“產品特性導致水分流失”。
“海底撈本來就不便宜,一份食材的量也不多,我和男朋友兩個人每次要花將近400元才能吃飽。”90后女生柒柒表示,現在火鍋品牌越來越多,口感和價格也更“美麗”,“除非是朋友指名要吃海底撈,否則基本不會再去了。”
“而且網購火鍋食材既方便又新鮮,性價比還高。”柒柒補充道,現在有很多半成品的食材,只需要買回來清洗就好,明顯更為劃算。
除此以外,海底撈曾被餐飲界推崇的“極致服務”也逐漸“失靈”。
今年2月,海底撈被爆店員私下在點餐系統給會員打標簽,“1.68米左右,戴眼鏡,長頭發,圓臉型,25歲左右,喜歡在App上投訴。”“打標簽”事件發生后,海底撈過度服務、侵犯消費者隱私就成了備受網友爭議的話題。
80后男生李樺曾是海底撈的常客,但如今他已經很少光顧海底撈了。
“我們來吃火鍋,除了有吃飯的需求,還有社交需求。”李樺對燃次元表示,有幾次自己約朋友在海底撈邊吃飯邊聊事情,但由于服務員過分熱情,導致交流過程并不流暢,“加水服務我還能理解,但每煮一種食材,服務員都會跑過來告訴我們正確的煮法,我覺得多少有些沒必要。”
“至少在我看來,吃火鍋不需要那么強的就餐儀式感,也不用那么強的服務意識。如果是為了體驗服務,可能去打卡一兩次也就沒興趣了。”柒柒表示,自己本身就有點“社恐”,大多時候只想和朋友好好吃頓火鍋聊聊天,但服務員在時,就會有些不自在,“感覺服務員一直盯著我,仿佛就是在等著我提出需求。”
當然,這并不是柒柒不選擇海底撈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海底撈的口味沒什么特色,同價位的川渝火鍋對我更有吸引力。海底撈好像除了服務,就沒有所謂的競爭力了。”
對此,朱丹蓬表示,曾經的核心競爭力如今被消費者視為“過度服務”,“可以說,海底撈幾乎沒有任何差異化優勢,已淪為大眾品牌,但是它的品牌效應并不能支撐其高速發展。”
遭到“反噬”的海底撈,也在不斷縮減服務相關的業務。從禁止自帶食材,到要求必須點鍋底,再到部分門店取消免費美甲服務……只不過在不少消費者看來,可以吐槽服務過度,卻不能接受品牌取消相關服務。
“有美甲服務的時候,海底撈價格貴,我會覺得它是把美甲費用算進去了,畢竟做個美甲也要花好幾十元,這樣算下來海底撈的價格就比較容易接受。”00后女生小夢表示,自己和同學們的生活費都不算太高,但因為海底撈對在校大學生有優惠折扣,和室友出來吃頓火鍋再做個美甲也經常被列進她們的周末計劃清單,“沒了美甲服務,估計以后去吃海底撈的次數會越來越少了。”
而且小夢感覺海底撈的服務似乎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年初跟同學去吃海底撈,鍋都快干了也沒服務員過來給我們加湯,喊了兩遍才加上湯,全程也只給我們倒了一次酸梅湯,后面我們自己找到一壺自給自足。”
在微博和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不少消費者也在吐槽海底撈服務變差,“小零食現在沒得送了”“以前帶小朋友去,服務員都會主動給拿小玩具,現在我得主動要才有”等等。
“如果整體的服務體系及服務水平不斷下降,對于海底撈而言或將造成致命的影響。”朱丹蓬提到,因為海底撈本身在食材、口味方面并不具備明顯的優勢,因此若將自身最大的服務優勢丟掉,海底撈接下來的發展會非常危險。
朱丹蓬進一步表示,海底撈原來最大的優勢便是服務體系,但現在海底撈整個服務體系的服務質量、服務內容已不具備核心競爭力。
“整體來看,海底撈的模式正在發生著變化,海底撈未來的重點將逐步回歸到食材或其他方面的提升。”
03
海底撈需要“新故事”
朱丹蓬分析表示,“海底撈目前的問題是品牌老化、場景老化、服務體系老化、菜單老化,以及整個體系機制老化。”
正如朱丹蓬所說,隨著消費主力的代際變遷,“海底撈”式火鍋早已不符合Z世代年輕人的消費口味,取而代之的,是更小眾、更多元的火鍋品類。
一份來自中國餐飲報告的研究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0后消費者已經貢獻火鍋60%以上的用戶來源,而其中,95后消費者的增速最快。預計在2025年前后,95后消費者將成為火鍋的最大用戶群。
當然,海底撈也在為年輕消費者“改變”。
2022年3月初,海底撈宣布張勇不再擔任公司CEO一職,接力棒交由43歲的楊利娟。同時,還委任了36歲的李瑜和38歲的王金平,分別擔任中國大陸地區首席運營官、港澳臺及海外地區首席運營官。這一舉措被業內認為是海底撈在釋放年輕化的信號。
同年5月和6月,海底撈先是在外送業務上推出了“青年套餐”,而后又在外賣業務的基礎上成立了社區營運事業部,形成了“外賣+社群+直播+線上商城”的社區營運模式。彼時,海底撈社區營運總經理張贏曾公開表示,“青年套餐”上線后我們發現,新客比例一直很高,說明了在堂食之外,輕量化、小型化的青年消費場景,未來仍有拓展空間。
只不過,時隔一年,除了“青年套餐”外,海底撈似乎并沒有其他品牌年輕化的舉措。
對此,朱丹蓬表示,目前來看,海底撈僅僅是在消費渠道和場景上更為貼近年輕人。“海底撈的發展,讓公司內部的元老級人物較多。這意味著,改革往往會更難推進。”
艾媒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補充道,海底撈所面臨的問題,還在于整個火鍋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消費者關心的菜品和價格,都存在于跟競品之間的對比中。“要想突破,還需要在產品和商業模式創新上下功夫。而除了自身短板,別人‘跑得快’也是不爭的事實。”
正如張毅所說,當下火鍋賽道競爭越發激烈,僅和海底撈屬同一細分賽道的川渝火鍋,就有多個品牌獲得融資。
天眼查數據顯示,2021年6月,巴奴獲得5億元融資;2021年8月,重慶火鍋品牌“周師兄”獲得黑蟻資本1億元A輪投資;2022年1月,重慶火鍋品牌“佩姐”也宣布完成1億元A輪融資。同時,粵式火鍋連鎖品牌撈王,已經開始沖刺港股IPO。下沉市場也盤踞著季季紅火鍋、傣妹火鍋和秦媽火鍋等客單價遠低于海底撈的連鎖品牌。
這意味著,火鍋消費者正在迎來越來越多的選擇。因此,為了提高經營效率和守住行業地位,海底撈先在資本市場講起了“新故事”。
2022年底,海底撈將海外業務子公司特海國際分拆上市。上市首日,特海國際股價開盤即暴漲,盤中一度漲幅達100%,總市值突破80億港元。
這是繼2016年海底撈旗下主要底料供應商頤海國際上市后,海底撈又一家子公司上市。
對此,互聯網分析師張書樂表示,海底撈之所以分拆,就是為了讓資本市場看到不同的故事。通過分拆旗下子公司,來達成不局限于火鍋,進而進階更多中式餐飲場景的可能,講出更多故事。
但張書樂同時指出,海底撈的瓶頸也很明顯,即核心價值制約了自身發展。
“海底撈的核心價值是服務,但只是作為餐飲的一種差異化體驗,屬于用戶癢點而非痛點。這種體驗,并不足以達成餐飲的更多體驗,在口味和更多增值上,難以達成新故事。”
*文中柒柒、李樺、小夢均為化名。
標簽:
凡注有"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或電頭為"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的稿件,均為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并保留"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的電頭。
- 安永:2023年Q1全球IPO數量下降8%,亞太區占全球IPO交易59%
- 聯特科技換手率55.90% 3機構現身龍虎榜
- 中國交建2022年凈利191.04億元 同比增長6.16%_環球最新
- 中國鐵建:2022年房地產開發業務實現收入622.53億元 每日焦點
- 第一服務控股:2022年收入11.22億元,凈利潤5054.4萬元-世界微速訊
- 日聯科技上市首日漲57.57%
- 金科服務:2022年度收入50.05億,在管面積約2.55億平方米
- 當前消息!中駿商管:2022年收益11.824億元,同比減少3.9%
- 阿克蘇地區740萬畝棉花陸續開播_全球通訊
- 新能源下民營車企:吉利、長城謹慎轉身,比亞迪開始“托大”?
- 天天觀天下!新安金融2022年度凈利1.04億 較上年同期增長18.85%
- 市場開工率繼續提升 對粗苯消化量增加_全球動態
- 今泰科技2022年凈利1804.3萬同比下滑42.41% 毛利率下降|天天報資訊
- 環球快播:木材價格九輪下調連續打破價格低位
- 2023年連云港公積金繳費比例及繳存基數是多少
- 關注:新希望:2023年豬價中性偏積極 全年有信心扭虧為盈
- 今熱點:華博教育2022年凈利1719.54萬同比增長382.47% 銀行利息收入增加
- 海南靈活就業人員社保退休在哪里領退休金?
- 預計短期苯乙烯市場暫缺乏強勢利好助推
- 定增布局AI大模型 云從科技擬募資逾36億用于“行業精靈”研發-全球焦點
- 公積金貸款買房有哪些要求 住房公積金和商業貸款差多少?
- AI繪畫,為何聽不懂人話?
- 辭副部級官職,辦500多家公司,他用一生讓商人更有地位
- 千萬別辦靈活就業養老保險原因是什么?來看看
- 復星國際2022年收入增8.7%,海外收入增14%:創新藥全球化加速 天天訊息
- 中國最賺錢的飲料公司:50%高毛利,剛投完世界杯,凈利潤卻下滑-即時看
- TVB淘寶第二場直播成交額7320萬元
- 全球微速訊:麗明股份2022年虧損4526.7萬同比由盈轉虧 各業務板塊毛利率降低
- 海底撈,只靠關店“回血”還不夠_今日視點
- 全球聚焦:魯商服務:2022年總收入6.28億元,在管面積2220萬平方米
- 焦點播報:聯美控股:融資凈買入8.16萬元,融資余額5.99億元(03-30)
- 亞朵上市后首份財報:連續四年盈利,2022調整后凈利潤增長85%-天天觀點
- 驗房后多久可以交房 驗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 快手All in海外,能否復制Tiktok?-全球速看
- 東方集團:公司海水提鉀項目初步確定選址 目前項目建設尚未動工 仍存在不確定性
- 港股異動 | 中遠海控(01919)績后倒跌逾6% 全年純利增長26.4% 四季度純利同比跌近43%
- 當前速看:今夜油價將調整 這次幅度有點大
- 利特爾2022年凈利2372.29萬同比增長23.11% 產品毛利逐步提升
- 2023海南退休年齡最新消息查詢 當前看點
- 數字經濟常談常新,從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到博鰲論壇都是熱點
- 港股異動 | 新華保險(01336)升8% 22年歸母凈利減34% 分紅率有所提升、凈投資收益率逆勢改善
- 裝修公司可以幫忙驗房嗎現在 驗房準備工作有哪些內容?
- 青海西寧住房公積金繳費標準2023上限+下限是多少_環球新視野
- 港股異動 | 奈雪的茶(02150)升8% 22年歸母虧損減少近90%|每日熱聞
- 任澤平:房地產稅肯定是大勢所趨,但試點應該暫時先緩緩 熱門看點
- 驗房不合格可以不收房嗎現在 驗房時要注意哪些細節?
- 新房未裝修入住可以拒付物業費嗎 物業費包括哪些項目的費用?
- 貼磚空鼓率多少是正常地面 瓷磚空鼓最佳補救方法是什么?
- 租房合同中途退租違約金怎么算的 租房合同中途退租如何解決?
- 油脂:宏觀恐慌情緒緩解 油脂價格反彈-每日視點
- 買房高評說明了什么 高評高貸哪邊風險大?
- 關于維C那點事 焦點訊息
- 思創醫惠:連續3日融資凈償還累計1179.63萬元(03-30) 世界熱門
- 大有能源2022年度擬10派4.3元 全球速讀
- 清尾房意味著什么 尾房一般便宜多少?
- 都市麗人垂暮,換個“馬甲”能否行?
- 微盟2022年智慧零售同比內生增長45.5%,預計2023年盈虧平衡
- 海昌海洋公園2023財年總營收同比降68%,將持續發展頂流IP運營
- 全球快資訊丨武漢住房公積金提取步驟,2023武漢公積金怎么提取出來?
- 億緯鋰能:碳酸鋰價格下行會反向促進電池廠的出貨量_全球熱議
- 世界熱點評!華體科技:公司AI邊緣服務器采用低功耗邊緣GPU解決方案 主要應用有智慧停車系統等
- 寶新置地(00299.HK):2022年度營業額16.18億港元 同比減少70.6%
- 世界播報:國家能源局:到2030年能源系統各環節數字化智能化創新應用體系初步構筑
- 信息:億聯銀行版“閑魚”營業,讓“它”的故事繼續
- 王勝到普寧市調研,強調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 浙商銀行將于5月4日召開股東大會
- 國家統計局:3月制造業PMI為51.9% 制造業保持擴張態勢|看點
- 羅永浩將直播賣衛星,最低200萬;暴雪曾要求網易支付5億美元;字節旗下Lemon8登上美國AppStore下載前十丨邦早報
- 頭條:產業帶里做直播,拼多多“拼”出正品心智
- 賣房子必須繳清物業費嗎原因有哪些 二手房物業費從過戶算還是交房算?
- 頭條:2023年深圳公積金繳費基數是多少 深圳住房公積金每年什么時候調整?
- 異地轉移公積金需要連續交六個月才能轉?
- 港股異動 | 康龍化成(03759)重挫逾15% 多位股東擬合計減持不超8.1%股份 全年純利下滑超17%
- 2023中國(京津冀)太陽能光伏展覽會-天天頭條
- 【天天播資訊】中材科技:今年將會推動風電葉片產業的盈利能力提升
- 建筑資質是指什么 建筑工程資質哪個部門辦理?
- 當前動態:三亞流動就業養老金從哪兒領取?
- 中國能建公布分配預案:擬10派0.252元(含稅) 全球新要聞
- 紅星美凱龍2022年財報:營收141.38億元,運營效率持續攀升
- 山西證券給予新華保險中性評級 資負兩承壓 內含價值下降-熱點評
- 世界熱資訊!開評:三大股指集體高開 農林牧漁、釀酒板塊漲幅居前
- 華熙生物22年營收64億元同比增29%,旗下四大護膚品牌齊頭并進_天天速讀
- 應用領域廣泛,合成生物學引搶灘布局,普洛藥業、安琪酵母……_天天新消息
- 大眾公用(01635.HK)擬注冊發行不超35億元中期票據-當前速遞
- 時代環球集團(02310.HK):2022財年持續經營業務收益同比增23.6%至9610萬港元
- 二手房超過20年可以貸款嗎 貸款買二手房流程是什么?
- 永恒策略(00764.HK):2022年凈虧2.73億港元
- 實時焦點:重慶靈活就業養老金怎么領取?從哪兒領取?
- 華新精科IPO:募資4億擴產 產能利用率卻不足
- 無價干貨!遇到利空消息怎么止損才能大贏小損?_天天熱消息
- 2023年第二套房貸款利率是多少 如何辦理二套房貸款?
- 進城安居缺資金,中行定陶支行助力“新家夢”|天天看熱訊
- 沒有房產證的房子可以賣嗎 購買沒有房產證的房子有什么風險?
- 現在公積金貸款額度可以貸到最高額嗎 公積金貸款額度與余額是否有關?
- 開發商逾期一個月交房可以要求賠償違約金嗎為什么 開發商推遲交房違約金怎么算?
- 三家紙企入選2022年重點用水企業、園區水效領跑者名單 全球動態
- 中歐基金葛蘭隱形重倉股曝光
- 通達海:融資凈買入1452.84萬元,融資余額1.7億元(03-30)
- 太陽紙業煤炭“散改集”運輸業務的正式落地
- 今日觀點!?帝奧微:在服務器領域已有布局 部分產品已開始導入量產
公司
焦點
精彩推送
- 中信建投金戈:ChatGPT掀起AI浪潮 關注兩板塊投資機會 當前滾動
- 小區電梯壞了維修費用誰負責 小區電梯維修費按照什么標準收取?
- 兩市融資余額增加9.09億元,融資客交易活躍度下降
- 傳化智聯: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將加速物流業數字化進程_全球即時看
- 廣州增城區石灘鎮兩大包裝印刷項目集中啟動
- 霍普股份:已組建專門團隊 對ChatGPT、AIGC等相關技術進行分析、研究-天天播資訊
- 瓷磚貼好后幾天可以美縫 衛生間為什么不建議做美縫?
- 經濟日報:推動房地產業發展模式轉型 今日聚焦
- 吉星新能源(03395)公布年度業績,虧損及全面虧損358萬加元,同比降25.6%-當前最新
- 無需提前還貸,房子可以“帶押過戶”了 天天快看點
- 全球播報:和黃醫藥(00013)完成向FDA滾動提交呋喹替尼用于治療難治性轉移性結直腸癌的新藥上市申請
- 中泰化學:2022年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74.02%,擬10派1元_時快訊
- 環球最資訊丨成都房價連漲14個月:每天賣房超600套,單月成交量直逼上海
- 生意社:3月30日中質含硫原油交割倉庫數量增加|世界微資訊
- 每日熱門:3月30日機構推薦158只個股,法本信息等獲機構首次關注
- 客廳沒陽臺的戶型有哪些優缺點 客廳沒有陽臺的房子能買嗎為什么?
- 國有六大行去年日賺近37億,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集體走高
- 3月百城二手房均價穩中趨降 35城房貸利率進入“3時代”
- 融資最新持倉曝光!加倉化工、機械設備、食品飲料
- 天天快消息!佳禾智能03月30日獲深股通增持72.51萬股
- 新華聯資本(00758.HK):2022年實現收入7.64億港元-全球焦點
- 天天快消息!“醬油第一股”主動求變,加加食品從“零”開始
- 焦點資訊:快手All in海外,能否復制Tiktok?
- 焦點信息:中國海誠上海本部海外環保EPC再接新單
- 未來電器:保持專注 成為低壓電器的未來
- 廣東杭蕭與中國樓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 小區物業公司可以申請更換嗎現在 更換物業公司的條件有什么?
- 世界新消息丨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傳奇生物2022年度收入1.17億美元,同比增長70%
- 中遠海控(01919):公司股票期權繼續限制行權至4月7日
- 即時:獵頭行業也吃青春飯?脈脈高聘:超八成獵頭從業者不到35歲
- 小區地面車位到底歸誰所有 店門口有權不讓停車嗎?
- 鄭州公積金貸款可以貸多少 個人公積金怎么貸款?
- 天天觀熱點:Mysql高可用高性能存儲應用系列3 - mysqld_multi配置主從集群
- 【聚看點】移卡創始人、CEO劉穎麒:“數字生活+”將從2.0階段邁入3.0階段
- 東土科技03月30日被深股通減持6.57萬股 天天速讀
- 全球聚焦:天音控股03月30日獲深股通增持60.95萬股
- 紫光股份2022年營業收入740億元 同比增長9.49% 夯實數字經濟核心賽道競爭力
- 職工個人企業年金查詢怎么查?查詢方式有哪些? 全球快看點
- 中信證券:風電行業有望走出景氣低谷 迎來裝機顯著復蘇
- 重點聚焦!京東工業招股書披露客戶結構:在華全球500強覆蓋超40%
- 中國聯通:融資凈買入8121.31萬元,融資余額31.73億元(03-30)|速看料
- 制造業景氣度有望回升 高增長超跌的工業母機概念股來了_世界今頭條
- 北向資金單日凈買入48.07億元,加倉汽車、采掘、電氣設備_精彩看點
- 常達控股(01433.HK):2022財年純利1255.8萬港元 同比下降16.2%_環球快播
- 一度放量跌停 通信巨頭被抄底 外資凈買超4.7億元 機構博弈激烈!_快訊
- 天天微頭條丨醫療保險繳費年限是多久?繳費情況怎么查詢?
- 每日聚焦:事業單位社保繳納比例是多少?怎么查詢金額?
- 生育險報銷需要滿足什么條件?走什么流程?_每日聚焦
- 世界短訊!中國能源建設(03996):2023年度對外擔保計劃總額度為624.58億元
- 卓朗科技03月30日獲滬股通增持955.84萬股 世界時快訊
- 蘭花科創03月30日獲滬股通增持133.07萬股
- 【早知道】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貴州茅臺2022年凈利同比增19.55% 新消息
- 天天動態:超萬億元新增專項債推動基建投資穩步回升
- 醫保中斷還累計年限嗎?交多久可以用? 全球資訊
- 時代電氣(03898)2023年度擬對外提供擔保總額不超11.41億元
- 云頂新耀-B(01952)發布年度業績 股東應占虧損2.47億元 同比收窄75.49%
- 危機暫時緩解 美國銀行業從美聯儲借入資金持續減少|全球報資訊
- 45個國家級集群產值超20萬億元(新數據 新看點)_環球觀天下
- 榕基軟件:參與了“數字福建”“數字浙江”“數字中原”以及中央和國家部委一系列數字化項目建設
- ?隔夜外盤: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 熱門中概股普漲
- 世界信息:金盾股份:約1039.5萬股限售股3月22日解禁 占比2.56%
- 中指·每日要聞:西藏適當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
- 環球今熱點:國六B非RDE車型200萬輛庫存未消化!車企建議:給6-12個月銷售過渡期
- 【環球聚看點】新希望:大幅下修業績預告 2022年預虧13.5億至15.5億元
- 金隅集團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2.1億元 世界要聞
- 凈利暴漲26倍 靠鋰鹽翻身的吉翔股份擬改名永衫鋰業 會被打回原型嗎? 每日信息
- 中播數據(00471)發布年度業績,股東應占虧損2797.3萬美元 同比收窄21.06%_今熱點
- 庫存調整市場信心逐步恢復 存儲行業復蘇預期走強|動態焦點
- 泓淋電力:公司充電槍產品主要客戶包括上汽通用五菱、吉利汽車等
- 中船防務(00317.HK):2022年凈利潤6.88億元 同比增長767.13%
- 高瓴系大調倉?減持寧德時代后 又大手筆賣出生物科技公司 還有這些變化
- 快訊:中播數據(00471.HK):2022年度年內虧損2950萬美元
- 速看:康龍化成(03759)擬續聘安永華明為2023年度境內財務及內控審計機構
- 安徽皖通高速公路(00995)發布年度業績,股東應占利潤14.45億元 同比減少4.4% 末期息每股0.55元
- 中重科技網上發行投資者棄購45萬股 占發行數量的比例為0.5%
- 證監會年內已開出46張罰單:信披違法數量居首 內幕交易“窩案”增多
- 賈躍亭真的開始造車了!何時回國?最新回應
- 全球快看點丨上海電氣:收購控股子公司上海電氣實業有限公司等部分股權
- 弘陽地產:2022年實現收入200.13億元-今亮點
- 貴州茅臺2022年實現營收約1241億元 直銷渠道營收占比升至39%
- 交易異動!*ST同洲:近3個交易日上漲15.0%
- 短訊!同有科技:受疫情影響 參股公司憶恒創源現場檢查進度有所延后 目前憶恒創源已進入上市問詢階段
- 達力環保(01790)公布年度業績,溢利6810萬港元 同比減少40.9%
- 中核國際(02302.HK)年度營收飆升222.74%至9.06億港元 今日訊
- 今日熱聞!長城汽車2022年營收1373億元:凈利潤82.66億元,同比增長22.90%
- 中國綠島科技(02023.HK)2022年純利2210萬元 同比下降約37.2%
- 美團公司2022年營收增長25%:AIGC落地場景從生活延伸至工作
- 雷士國際(02222.HK)年度收入達18.88億元 同比下降20.5%|每日聚焦
- 【世界獨家】中國飛盤運動行業數據分析: 61.00%消費者表示會選擇60分鐘飛盤運動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行政處罰罰沒款催告書送達公告
- 港交所主板新規今日生效 特專科技公司可提交申請_全球快資訊
- 環球時訊:國際金價飆漲,山東黃金去年扭虧為盈,收購銀泰黃金“積極推進中”
- 理想汽車雷達在無人陵園內顯示全是“人影” 為何會發生?
- 江山控股(00295.HK)2022年度凈虧損大幅收窄至2.95億元
- 強化合作 共贏未來——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分論壇展望熱帶農業發展
- 科普一下 | “4小時睡眠法”靠譜嗎?|全球熱聞
- 力寶華潤(00156.HK)2022年度由盈轉虧至2.78億港元|當前關注
- 每周一到兩次走八千步可降早逝風險
- 水波粼粼是什么意思_各得其所的意思
- 汽車流通協會組織座談 車廠:建議給予國六B非RDE車型銷售過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