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汽車圈對韓系汽車的態度可謂一片冷寂,從五十年代開始,韓系汽車開始大放異彩,風風雨雨幾多年,當光環漸漸褪去,雷霆星火都顯得格外清晰。
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現代和起亞的中國市場累計銷量分別為38.5萬輛和16.34萬輛,其汽車銷量已連續五年走低,兩大品牌中國市場份額合計不足2%。
僅僅是在尚未過半的三月份,韓系汽車就幾經波折。以現代為例,3月4日,市場監管總局宣布現代汽車自2022年3月18日起,召回生產的部分進口起亞嘉華汽車,共計1090輛,起因是召回部分車輛在發生震動或沖擊時,安全氣囊控制模塊殼體與內部存儲器可能發生干涉。
3月7日,現代汽車正式宣布進軍二手車市場,預計自行限制二手車市場份額2022年至2024年分別為2.5%、3.5%和5.1%,可現實卻是韓系汽車的保值率一年不如一年,起亞二手車一度三年保值率從峰值的72%降至66%左右。
這兩年,各國圍繞新能源汽車從話題到資本,從未停歇,而這其中恐怕只有韓系汽車圈緘默不語,仿佛淪為了背景板。
蘋果之后,還有“救星”嗎?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全球汽車行業的格局風水輪流轉,但從實質變化上來講,其實只有三次,而在這三次跌宕中,顯然沒有任何一家甘心蟄伏。日韓汽車算是隨著歷史潮流,風生水起的第一批,1973年石油危機,日系汽車首先在美國站穩腳跟,豐田、本田那正是在當時才開始深入全球市場。
2008年前后,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經濟大蕭條,進一步侵蝕美國傳統三大汽車品牌的市場實力,除了得以繼續鞏固地位的日系汽車之外,以現代-起亞為代表韓系汽車也趁勢崛起,據悉,現代-起亞集團在2008年成功超越本田汽車,成為全球第五大汽車制造商,很快在次年超過了福特汽車,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制造商。
彼時,是韓系汽車在全球范圍內最好的歲月。
但接踵而至的新十年,汽車領域不斷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特斯拉自然當仁不讓,國內代表蔚來、小鵬、理想也不斷嶄露頭角,只有汽車工業一向龐大的韓國市場卻遲遲沒有顯眼的新鮮勢力涌入,眼看韓系動力電池橫掃全球,造車領域卻安靜得近乎古怪。
直至蘋果躬身入局的消息傳出。
蘋果在此時此刻突然出現并不意外,也不出所料的攪活了韓國汽車圈的氛圍。其實,從2021年開始,蘋果與韓國現代汽車合作的計劃就被各方勢力描述得繪聲繪色,比如去年1月,韓國媒體披露蘋果和現代汽車計劃在3月份之前簽署合作協議;2月又傳出蘋果跟起亞接近達成協議,將投資后者約4萬億韓元。
與此同時,CNBC又報道稱,蘋果和現代汽車的協商接近完成,預定2024年正式投產。更關鍵的是,蘋果可能與現代擴大合作的消息傳出后,現代汽車股價跟著上漲17.1%,起亞汽車的股價也跟著上漲35.78%。
一則塵埃尚未落定的消息,就能引起如此沸騰,韓國汽車領域在全球造車大潮里的焦慮情緒不言而喻。
更何況,韓系車企在全球車輛制造體系中的利潤率本就不高。以現代為例,2020年全年,現代汽車的全球銷量為3744737輛,同比下降15.4%;營收較2019年微跌1.65%至104萬億韓元;營業利潤同比下降22.9%至2.78萬億韓元;凈利潤同比下滑33.5%,至2.12萬億韓元,利潤率只有2%。
換句話說,無論從造車運動中落后的處境來看,抑或是行業本身,蘋果的出現對于現代與整個韓國汽車領域都恰如其分。但出人意料的是,截止目前為止,現代與蘋果之間的合作并未落地,現代汽車似乎對蘋果伸出的橄欖枝沒有太大的興趣,原因也不難猜。
一方面,蘋果造車急需下一個“富士康”,而現代對代工廠的態度或許遠沒有資本市場那么熱情,另一方面,韓國汽車工業曾經因外資強勢進擊而被迫大整合,九十年代是韓國汽車品牌的多事之秋,這一時期韓國汽車工業最大的特征就是技術引進和國際合作,幾乎每一家韓國汽車廠商跟國外廠商都有合資或合作,比如雙龍和德國奔馳。
但亞洲金融危機后,韓國的汽車工業逐漸被肢解,雙龍、大宇、三星汽車均被外國資本控制,很快韓國的純“自主品牌”只剩下現代-起亞集團一家。對于整個韓國汽車行業來講,蘋果在短期內的確能在如火如荼的造車潮里斬獲零星鋒芒,但從長期角度來看,受制于人始終不是一件好事。
可除了蘋果,韓系造車還能等到其他“救星”嗎?這個答案的周期著實有些過長。
電車落伍,氫能源來湊?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HS MAKIT調查數據,現代此前的電動車銷量在全球的份額只有不到7%,排在它前面的車企赫然有特斯拉、比亞迪、雷諾日產以及上汽。坦白來講,韓系新能源車并不多,現代就曾計劃到2025年將電動車車型增加到23個。
這兩年,在新能源領域落后一步的韓國逐漸開始有些急迫,種種跡象顯示,韓國上下都有意追趕這股造車大潮,比如韓國官方此前發布的“未來汽車產業發展戰略”提到,預計到2030年,氫能汽車、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汽車將成為市場主體。
其中氫能車與電動車預計占韓國新車銷售的20%到30%,甚至為了增加充電設備,韓國環境部、韓國環境工團以及國內6家燃油、燃氣供應商簽署合作協議。盡管藍圖繪制得有模有樣,但就目前看來,韓國的新能源汽車氛圍卻不盡如人意。
以電車服務設施為例,韓國國內的新能源相關基礎建設距離完善還有一段遙遠的距離,據悉,韓國全國的電動汽車充電樁只有6萬余個,其中普通充電樁5.6萬個,快速充電樁8989個。此外,2018 年,韓國生產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接近 29 萬臺,混合動力汽車19.3萬臺在韓國國內銷售僅僅8.9萬臺,純電動汽車生產 46916 臺,銷售 29632 臺。
毫無疑問,韓系造車勢力為何遲遲失聲,國內的汽車消費環境占很大一部分原因。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韓國并非在整個新能源汽車領域都無聲無息,至少氫能車的起步不可小覷。
尤其是現代,早在2013年便成為全球第一個量產氫燃料電池汽車的企業。根據計劃,2030年前,現代汽車將實現生產70萬套燃料電池系統目標,韓國汽車產業協會一度預測,現代一年內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將達到3666輛,超過豐田躍居世界第一。
韓國汽車行業對于氫能源汽車寄予厚望,相關資料顯示,韓國氫能汽車增加3100倍,就能帶動就業42萬,韓國官方計劃到2025年,建立年產量達10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生產體系;到2040年,將分階段生產620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
除了新能源車,自動駕駛技術也成了科技重心。據悉,韓國是全球最早完成自動駕駛設施和最早制定法律制度的國家,現代汽車還將在2025年前投入41萬億韓元,發展自動駕駛汽車。
在官方的計劃里,L3級以上的自動駕駛汽車在未來將占據新車銷售中的50%;在出行服務領域,每年將會實現30%的快速增長。作為早期的汽車工業強國,韓國汽車行業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誰也無法斷言全球汽車新勢力是不是真的已經將韓國拒之門外,起碼韓國本土的汽車圈還有一絲倔強。
可不是所有銳意進取都能換來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韓國氫能源汽車要面臨的困境與電車如出一轍,相關資料顯示,韓國首都圈的氫能源動力汽車充電樁則僅有13個,比電車充電樁更冷清,而且韓國目前僅有氫燃料電池汽車2000輛。
然而,韓國為了擴大內需的手段也頗為極端,比如強制相關企業購買一定數量的電動汽車和氫能源動力汽車,甚至計劃將公共機構的公務用車全部更換為電動汽車和氫能源動力汽車。電動車沒有趕上大部隊整齊劃一的腳步,能不能靠氫能源扳回一城,是所有韓系車企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最需要考量的事。
“鯰魚”游不進國內汽車市場?
海外第一個拋棄韓系汽車的市場便是我國,從高調入華到淪為邊緣角色,韓系車用了不過二十年,放眼全球,尚有韓系車在堅守的只剩下歐美市場,數據顯示,2021年,現代起亞的美國銷量首次超越本田排名第五,銷量同比2020年分別增長23.3%及19.7%。在歐洲市場,現代起亞的銷量同比均實現增長超20%,市占率突破8%。
不可否認,國內汽車市場已然遠非從前,特別是隨著汽車頭部品牌的市場集中度逐年上升,其他影響力本就不高的品牌只能黯然出局。麥肯錫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乘用車市場9個頭部品牌集中度為48%,此后便以每年增長2個百分點的速度,到2019年1-5月達到54%。
國內自主品牌的集中度發展更是不可小覷,8個自主品牌的頭部品牌的市場集中度在2016年為64%,而到了2019年前5月,這一數據變為79%,換句話說,短短三年內上升了15個百分點。
可以確定的是,國內汽車市場的格局幾乎很難再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單就中國品牌而言,艾媒咨詢顯示,在2021年前十個月里,各汽車品牌在國內市場的銷量排名無明顯變化,東風汽車始終占據首位,前十一個月累計銷量達到64.6萬輛,其次為北汽、上汽、長安和一汽,1-11月累計銷量均在40萬輛以上。
頭部以下的汽車品牌在國內生存現狀有多難?
Go Digital Research提供的上交強險數據顯示,國內有34家企業曾經在一年前三季度的累計銷量不足千輛。其中,廣汽吉奧最少,為2輛;中興汽車次之,前三個季度銷量為3輛,力帆汽車前三個季度銷量銷量僅為188輛,而華泰汽車為982輛。
至于從2016年左右就逐漸退出國內市場的韓系汽車,想要重新搶占這片肥沃的土地似乎是天方夜譚。2016年六百多家起亞經銷商中,80%都處于虧損狀態,起亞2017年在華銷量降至36萬臺,暴跌44%。
不幸的是,除了我國,韓國本土市場對韓系汽車的執念也在大面積消退。
大約二十年前,韓國法律規定當地居民只能駕駛韓國生產制造的汽車,即大宇,現代,起亞和雙龍。這種局面一直僵持到韓國加入世貿,才取消進口汽車禁令,時至今日,首爾大街上的進口車早已絡繹不絕。
特別是美系、德系猛攻不下,2020年,美系品牌汽車在韓國共銷售4.6萬輛,占進口車總銷量的15.2%,超過日本汽車(2.1萬輛,7%),從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排名第一的是德國品牌,為18.7萬輛,占進口車總銷量的61.9%。2020年美國汽車出口總額236.7萬輛中,向韓國出口的車輛達到2.8%,韓國相當于美國汽車出口國第9大市場。
更有意思的是,在財閥制度的壓迫下,年輕人的消費能力本就有限,而經濟實力相對不錯的中年人對進口車的偏愛更明目張膽,韓國媒體統計過,購買進口汽車的最大客戶群體為30-40歲的人群,所占比率高達近40%。
事實上,韓系汽車最悲哀的不是失去中國市場,而是慘遭自己人拋棄。
凡注有"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或電頭為"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的稿件,均為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并保留"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的電頭。
- 行業透視 | 社區電商模式探討與終局猜想
- 韓系汽車,在泥潭中等待“救世主”
- 吉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打造萬億級現代汽車產業
- 關聯交易事項未及時履行審議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 中潛股份(300526.SZ)收深交所監管函
- 南京老百姓大藥房門店:尚未上架新冠自測產品 單只價格29.8元
- 板塊異動 | 零售藥店即將開賣新冠抗原自測產品 新冠檢測概念股繼續走強
- 意大利電信同意對KKR & Co.(KKR.US)收購要約進行深入討論
- Biotech細分領域的精耕者 即將登陸港市的加立生科中長期規模增長路徑清晰
- 產能擴張穩步推進,創成長ETF(159967)成分股億緯鋰能擬回購1.5億-3億元
- 以嶺藥業獲批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
- 聚賽龍成功上市,力爭成為我國改性塑料產業領軍企業
- 中創新航沖擊港股,連虧四年剛剛盈利,不久前被“寧王”起訴專利侵權
- 被互聯網沖擊的健身房,竟被“偽健身者”當做澡堂?
- 超50家粵企齊聚消博會 喜茶將在本屆消博會上“首秀”
- 路斯股份上市第二個交易日破發
- 山東臨清開發區審批服務中心 優化審批服務助力項目落地
- 哈經開區、平房區確定三年營商環境改革時間表
- 遼寧興城經濟開發區借助招商模式創新 增強了投資者信心
- 沈撫示范區聚焦“卡脖子”難題 聚焦科技創新
- 旅游產業格局發生變化 主力消費群體更加年輕
- 優化老字號服務 加強黃金珠寶業優秀民族品牌保護
- 高端洗護產品防脫洗發用戶增長近七成 洗護市場抓準防脫需求
- 做好客戶后盾 歐航歐馬可優質服務獲市政企業高度認可
- 日新快訊丨金科智慧服務于重慶新設物業公司,業務含名勝風景區管理等
- 日新快訊|泰和置業收購隆泰物業100%股權,圓歌文化退出
- 美團電商加速出擊:新增自營、跨境,種草社區“珍箱”升級為“逛逛”
- 63萬股民沸騰了:4000億“光伏茅”又出手!195億大項目,來了!
- 智能設備的“智障”瞬間
- 貝殼找房跌入冰河世紀
- 呷哺呷哺2021年預計虧損近3億元
- 8個月連獲三輪融資,被今日資本看上的饞匪要講一個怎樣的預制菜故事?
- 資本市場進一步創新金融產品 助力服務業恢復發展
- 港股異動︱錦興國際控股(02307)高開近14% 扭虧為盈 預計年度股東應占溢利4200萬港元至4700萬港元
- A股早評:三大指數低開逾1% 新冠檢測概念大漲
- 港股異動︱聯合能源集團(00467)高開逾4% 預期年度溢利同比增長少于100%
- 港股異動︱易大宗(01733)高開逾14% 預期2021年度純利不少于33億港元 同比實現大幅增長
- 國內首個且唯一!基石藥業-B(02616)普吉華?擴展適應癥獲批上市 用于治療甲狀腺癌和甲狀腺髓樣癌
- 新冠抗原檢測概念橫空出世!題材預期太過一致怎么辦?
- 咖啡市場如此火爆,種咖啡是一門好生意嗎?
- 成交量不足,大盤反彈高度有限
- 推進注冊制改革,證監會持續加強會計監管,釋放哪些重要信號?
- 達達,不能只做京東的達達
- 上海樓市亂象不止,買房捆綁“裝修包”,銷售顧問撂狠話:你自己想清楚
- 服務業發展整體向好 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
- 中國股市:外圍局勢緩和 市場將形成明顯企穩信號
- 三大股指悉數大跌 深證成指以6.29%的跌幅墊底
- 銀行掀起“補血潮” 中小銀行資本補充熱度高漲
- 凈值化轉型后銀行理財收益波動加大 大額存單產品利率表現如何?
- 日新快訊丨金科智慧服務聯合念初企業于重慶新設物業公司,前者持股51%
- ?誰來推動電器上門服務跨入「消費者主權」時代?
- 命運多舛的萬達商管
- 創新層掛牌公司不搞“終身制” 掛牌公司進入創新層頻率提升
- A股有色金屬有望保持強勢 部分行業成長性凸顯
- 九州通:公司在抗原自測產品的合作上已進行溝通
- 思摩爾國際(06969)擬不超過15億港元回購股份
- 基石藥業-B(02616):普吉華在中國獲批用于治療晚期或轉移性RET突變甲狀腺髓樣癌及RET融合陽性甲狀腺癌
- 熱景生物(688068.SH)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試劑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
- 美聯儲議息會議來襲 美元還要繼續漲?
- 富途早報|年內股價翻倍!巴菲特再砸15億美元“掃貨”西方石油
- 單季虧損52億元,全年凈虧損36億元,京東財報讓電商看不到未來?
- 新股前瞻丨偉立控股:二度闖關港交所,百億卷煙包裝紙生意幾何?
- 周末疫情發酵,深圳停公交和地鐵,醫藥春天來臨?
- 消息分析:
- 2月居民中長期貸款15年來首現負增長,房地產調控將如何發力?
- 廣州成交現回暖跡象,一線樓市筑底完成?
- 1.78億元搶套上海頂豪,還是“撿漏”價?
- 天津自貿試驗區涌現出多個全國首單業務
- 現貨黃金瘋狂溢價成“香餑餑”黃金經銷商迎來需求“春天”
- 國泰君安:豬周期反轉預期提升帶動估值恢復 持續推薦生豬養殖板塊
- 瑞穗:支付類股下半年有望迎來反彈 予萬事達(MA.US)等“買入”評級
- 中泰證券:汽車電動化、智能化驅動PCB新發展 “含車量”高PCB企業受益最大
- 匯豐控股(00005)3月11日回購約106.7萬股
- 戰爭進入第19天,一個好消息和兩個壞消息!
- 豐田供應鏈又被黑客盯上全球汽車零部件巨頭電裝成最新受害者
- 【數讀IPO】又一細分領域龍頭今日申購機構:將充分受益光伏產業快速發展
- 潘石屹七折賣樓:SOHO租金回報僅2.5%,“跳樓價”仍有高水分
- 樓市平淡,深圳豪宅卻逆市熱銷!98%房源來自這個片區
- 易大宗(01733)預期2021年度純利不少于33億港元 同比實現大幅增長
- 易大宗(01733.HK)盈喜:預計年度純利不少于33億港元
- AQUILA ACQ-Z(07836.HK)擬發售1.001億股A類股份及5003.25萬份上市權證
- 浙江滬杭甬(00576.HK)獲招商公路增持449.6萬股
- AQUILA ACQ-Z(07836)擬發售約1億股A類股份及5003.25萬份上市權證
- 萬孚生物:截至目前尚無變更注冊證后的抗原檢測試劑產品上市銷售 尚未與商業零售OTC渠道達成銷售協議
- 金沃夫生物:明天大規模向北京市內連鎖藥店供應新冠抗原自測產品
- 中信特鋼常務副總裁王文金談未來發展:保持三大品牌優勢 打造三大產品基地
- 智通港股投資日志|3月14日
- 智通全球財經日志|3月14日
- 【盤中寶回顧】新冠自測來了!Ta已前瞻解讀產業鏈機會一文梳理2只漲停股
- 2022年中國洗發水消費者購買洗發水關注因素:功效因素占68.9%
- 泛娛樂行業數據分析:69.4%中國受訪網民喜歡線上劇本殺是因為方便、節省時間
- 低度酒行業數據分析:76.3%消費者喜歡微醺感覺
- 熱景生物新冠抗原自測試劑獲新加坡批準上市
- 中泰證券:首批5款新冠抗原自測試劑盒獲批,重視疫情反復下的兩條主線機會
- 下周核心主線,沖!
- 【20220314早評】“降維打擊”后新一輪筑底反復
- ?3.13復盤,下周操作策略:
- 上海銀行火速“輸血”5億元,助力叮咚買菜保供市民餐桌
- 2022年,希望能支棱起來!
- 豐田供應鏈又被黑客盯上全球汽車零部件巨頭電裝成最新受害者
- 國內首批新冠抗原自測產品開啟預約!這些A股公司引關注
資訊
焦點
精彩推送
- 老周侃股:弱市之下高比例質押股要格外警惕
- 家鄉互動(03798.HK)捐款1000萬元用于全力支援吉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 碧桂園(02007.HK)澄清稱社交媒體有關陳述╱評論為毫無根據且嚴重誤導 公司具備充足的可動用現金儲備
- 智通港股公告精選︱(3.13)京東物流(02618)擬斥資89.76億元收購德邦控股99.99%股權
- 凱萊英(06821)前兩個月營收同比增逾130% 預計首季營收逾20億元
- 京東物流(02618)發行50萬股獎勵股份
- 美的置業(03990)擬向金科地產集團(000656.SZ)附屬收購南京住宅開發項目權益并出售柳州住宅開發項目和岳陽住宅開發項目
- 中升控股(00881)收購仁孚(中國)的最終代價為約13.14億美元
- 碧桂園(02007.HK)進一步購回960萬美元優先票據
- 永輝超市、家家悅、紅旗連鎖……誰是營運能力最強的超市企業?
- 匯通達網絡(09878):超額配股權獲部分行使 穩定價格期間結束
- 京東物流(02618)擬斥資89.76億元收購德邦控股99.99%股權
- “股價保衛戰”火力正足:年內超300家上市公司近200億回購護盤 76家獲股東增持力挺
- 京東物流(02618.HK)擬89.76億元收購德邦控股99.99%股權 以進一步提高市場份額
- 美的置業(03990.HK)擬9.07億元收購南京科宸房地產53%股權及南京山河宸園企業50%股權
- 周末重磅消息公布,下周反彈在途
- 【月亮看盤】新一輪中級行情——三九行情時空初探
- 廣東聯盟最新一輪集采收官:生長激素、重組凝血八因子等明星品種紛紛大幅降價
- “股價保衛戰”火力正足!年內超300家上市公司近200億回購護盤,近六成為深市公司,76家獲股東增持力挺
- 宋都股份(600077.SH)子公司聯合體與西藏珠峰簽訂鹽湖提鋰項目合作協議 涉及設備采購金額16億元
- 西藏珠峰(600338.SH)和啟迪清源等已完成阿根廷鋰鉀年產5萬噸碳酸鋰鹽湖提鋰建設項目設備、運營、技術服務合作協議
- 兆訊傳媒(301102.SZ)回撥后網上定價發行中簽率為0.0201708707%
- 埃斯頓(002747.SZ)共回購251.3萬股 回購已實施完畢
- 天目湖(603136.SH):史耀鋒已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22.46萬股
- 收購眾泰是假、產能吃緊是真特斯拉新工廠選址或于明年確定
- 首藥控股業績不佳重大專利合同訴訟未披露實控人頻繁套現
- 【政策底3300探明,個股形態修復下周開始】
- 北交所一周盤點:路斯股份上市首日成交額創年內新股最低 天潤科技過會
- 日新快訊|思為科技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
- 中介費那么高,貝殼找房為何還一年虧5億?
- 鞍重股份(002667.SZ)股票異常波動 無應披露重大信息
- 準油股份(002207.SZ)股價異動 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信息
- 澤璟制藥(688266.SH)實控人及部分董高層已累計增持27.78萬股
- ST尤夫(002427.SZ)股價異動 目前公司處于預重整程序
- 中利集團(002309.SZ)控股股東王柏興解質4330萬股并再質押4330萬股
- 靈活型混基清盤,旁人難分擔頂流壓力,信達澳銀基金“明星依賴癥”難消
- 5年虧損超92億,融資160億市值還剩百億,達達還能打嗎?
- 北向資金單周凈賣出額創下歷史第三高!十大活躍成交股+大比例增倉個股名單匯總
- 北向資金單周凈賣出額創下歷史第三高!
- 潘石屹“7折血本甩賣”房產,銷售:消息一出購房者紛至,一天定出七八套
- 徐小明:周一操作策略
- 黃浦江畔豪宅拍出30萬/平天價,前主人是落魄地產富豪
- 政策托市推動部分城市樓市回暖,“小陽春”或難普照
- “智慧社區”帶來宜居新生活
- 地產股抗跌屬性顯現,優質央企國企是耐心布局的首選
- 這些醫藥公司的高增長高期待
- 京東健康將開啟首批新冠抗原自測產品線上預約
- 隆基股份:簽訂重大投資協議
- 恒瑞醫藥:擬以6億元-12億元回購股份
- 中信證券:A股市場底已二次確認即將迎來價值和成長的共振上行
- 茅臺當帶頭大哥!超40家上市公司披露月度數據,股民:沒發的,是不敢?
- 天貓健康:首批品牌官方授權抗原自測產品將開啟線上預售
- 玻尿酸玩不轉了 賣護膚品撐場!入選李佳琦的紀錄片 就能一直火嗎?
- 京東百億吞德邦:“零擔之王”痛失王冠 京東物流版圖擴張 中國物流業“四強爭霸”格局顯現
- 和訊SGI公司|ST三五和訊SGI評分為60!實控人部分股份被法拍,連續四年虧損,業績困境仍未擺脫
- 知情人士:青山集團主要領導赴京協調化解逼空危機
- 對歐洲說不!投資人正加速贖回歐洲股票基金單周流出135億美元
- 2022年跨境直播電商元年,為何巨頭們會紛紛搶占東南亞市場?
- 喜茶“彎腰”,撿起“六便士”|深度
- 獲平臺和用戶肯定,良品鋪子上榜天貓TOP品牌力榜
- 翰宇藥業獲“家用型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試劑”授權
- 大參林深圳門店首批抗原測試劑盒未到貨 萬孚生物19.3元/次
- 為什么縮量企穩是進場的信號?只講一次!建議收藏
- 3月11日北向資金凈流出50.42億元,這些個股受青睞
- 故伎重演,李嘉誠錢坤再挪移!
- 高盛一個月內兩次下調標普500目標價對美股意味什么?
- 白百何持股公司被限制消費,白百何持股公司因勞動糾紛被限消
- 新冠抗原檢測電話會議紀要
- 牛市中就一定能賺到錢嗎?
- 3440萬月活卻還是虧損,Keep急求上市
- 擁有巨頭們都垂涎的流量,騰訊為什么還做不好電商?
- 周末特別提醒,證券市場4大消息奉上,下周將迎來全面上漲?
- 潘石屹鐵了心,繼續拆分出售SOHO中國,這次是3.2萬平米
- “以換代充”電動自行車充電柜逐步亮相北京
- 美團買藥首發新冠抗原自測產品
- 新股前瞻|《財富》中國500強近70%企業是客戶,北森控股為何仍持續虧損?
- 大盤探低回升醫藥抗疫強勢農業食品異動
- 詳解京東2021年財報:筑城積糧負“重”前行
- 潘石屹鐵了心,繼續拆分出售SOHO中國,這次是3.2萬平米
- 小物業的心思 補考IPO的潤華物業改科技為健康
- 特斯拉4680電池量產將步入“死亡谷”?制造工藝、設備料成攔路虎
- 倒割資本“韭菜”?燒錢的社區團購難成下一個“外賣”
- 日新快訊|金科服務:成立新全資子公司
- 戰爭進入第18天,戰場出現三個新動向!
- “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資格被撤銷,茅臺不要“院士”了?
- 巴菲特仍獲伯克希爾董事會全力支持最新動作:加倉西方石油
- 收房即維權?期房變“欺房”!預售制度下的業主維權之路
- 團長,已在覺醒前夜
- 幸福一“部”到位!宋MAX DM-i上市售價14.58萬元起
- 新戰略 新格局 新世界——2022第七屆強國論壇正式啟航
- 這里有些房子很好,但是我真的不建議買
- 先后提交方案!武漢、鄭州、長沙,誰能獲批“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 廣州樓市釋放回暖信號 “房住不炒”仍是主基調
- 撤離英國!李嘉誠賣倫敦寫字樓凈賺39億,海外資產轉移加速
- 官宣松綁調控!房價第四城,開始自救了
- 李想的新VC要來了!這一次為何選在重慶?
- 2022年中國網民胃部不適原因:飲食不規律占比約70%
-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本周再度增持西方石油
- 老百姓大藥房首批新冠自測產品即將上線 覆蓋上海、湖南、江蘇等 12 個省市門店
- 餐飲行業數據分析:48.6%受訪者從線上商超消費螺螄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