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喘了口氣。
在經歷了多個交易日的連續暴跌之后,順豐的股價終于迎來反攻浪潮。
3月末、4月初的兩天時間里,順豐股價迎來止跌回升,當日分別上漲3.62%、7.22%,截至4月1日收盤,股價定格在49元/股。
自去年4月8日公布一季度業績預報以來,一年時間內,順豐股價從最高近124元跌至最低43元,市值蒸發近千億,令人唏噓不已。
顯然,此次股價拉升背后,同樣直接與業績掛鉤——3月30日晚間,順豐控股發布了2021年報。
其中,四季度營收713.3億元,同比增長60.7%,歸母凈利潤24.7億元,同比增長43.0%,扣非歸母凈利潤15.0億元,同比增長46.1%。整體業績符合此前預告。
單單結合Q4業績來看,“走背字”的順豐終于喘了口氣,迎來止跌時刻。
不過,這時候入場或為時過早。事實上,在此前暴雷前,順豐股價已經開始下跌,背后的邏輯在于,時效件增長乏力、新業務多年虧損等已成為“沉疴宿疾”。
探討目前是否到了抄底的時刻,仍需回歸到順豐整個業務體系的底層邏輯上去。
01 下沉與否,是個問題
從2021年報來看,順豐實現營業收入約2071.87億元,同比增長34.55%;歸母凈利潤約42.69億元,同比減少41.73%;扣非凈利潤約18.34億元,同比減少70.09%。
上述財務數據可以完全算作“增收減利”,進一步推導,順豐“以價換量”趨勢明顯。
財報顯示,2021年順豐業務量105.5億票,同比增長29.65%;與之對比,2021年,順豐票均收入為16.25元/件,與上年的17.77元/件同比下降8.57%。
按照慣例,利潤水平偏低的經濟快遞等業務增速過快,是導致順豐單票收入下降的罪魁禍首。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財報中,順豐業務主要分為速運、快運、同城、供應鏈及國際四大板塊。2021年,順豐控股速運業務營收為1323.19億元,貢獻了超六成的收入。
其中,速運業務包括了時效快遞和經濟快遞,這兩大產品為公司的營收支柱。從營收上看,兩者占總營收比重分別為46.4%和15.6%,但時效快遞營收增長呈現出頹勢。
2021年,順豐時效快遞業務實現營收961.6億元,同比增長7.3%。與之對比,順豐經濟快遞業務實現營收322.7億元,同比增長54.7%。
時效快遞作為順豐一直以來的主陣地,營收增速下滑背后,在于順豐快遞業務的下沉策略。
傳統上,順豐主要以高價商務件及中高端電商件的快遞業務為特色,其運營策略有別于通達系的低價模式,但順豐后來采取的下沉策略卻一改此前的打法,是什么讓順豐不得不“接地氣”?
回到順豐執行下沉策略之前,從財報數據來看:
2018年,順豐實現營業收入909.43億元,同比增長27.60%,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有45.56億元,但同比下滑4.57%;2019年上半年,快遞件量增速為8.54%,而核心業務時效件營收僅增長了4.02%。
可以看到,彼時順豐同樣面臨著“增收不增利”的窘境,但市場關注的重點在于,順豐主營業務增長放緩,越發接近“天花板”。
對此,為了給資本市場講故事,順豐將目光投向了下沉市場。
在2013年10月、2016年5月順豐兩度嘗試電商特惠件市場后,2019年5月,順豐再次推出針對電商市場的特惠專件,以較高的價格優惠打入電商件市場。此后,順豐進行了一系列戰略轉變,開啟下沉戰略。
以往,電商件是“通達系”的主戰場,隨著順豐下場,價格戰再度成為快遞行業的常態。
具體細節不再贅述,總的來說,價格戰雖使各快遞企業業務量和營收上漲,但各家單票收益卻不同程度下滑,首輪價格戰后,市場本以為價格戰即將結束,極兔的橫空出世卻使價格戰再次持續下去。
這也直接導致,2021年一季度,以自營為主的順豐,前所未有地虧損了近10億元,好在隨著各地陸續出臺政策干預快遞行業惡性競爭,市場上價格戰有所收斂。
事情如此變得有趣起來,這場博弈似乎變成:下沉,就意味著要“土里刨食”,增收不增利;不下沉,營收增速就放緩。
數據一定程度上也能佐證這個邏輯。根據順豐發布2022年2月的月度經營數據,順豐速運物流業務實現營收98.49億元,同比下降3.36%,完成業務量6.38億票,同比下降8.33%。
這與順豐開始調整電商件產品結構有關,從2021年下半年起,順豐控股主動調優產品結構,減少低毛利產品件量。
現如今,在經歷一季度的暴雷后,順豐對于經濟件的態度十分謹慎。
從近期財報電話會上的表態也能看出——被問及2021年對經濟件進行結構調優的問題,“對于經濟件……不會輕易放棄,但是也會秉承‘健康經營’原則合理投入發展”。
02 新業務何時雄起?
盡管順豐傳統業務板塊(時效業務和經濟業務)是集團核心,但在此之外,順豐還需要尋找到新的盈利點,為此,近些年順豐一直在擴展新業務。
此前,順豐多次探索電商領域,王衛曾堅持認為,做電商是一個機會。
最早自2010年始,順豐嘗試做電商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止過,從定位日用品的“E商圈”,到定位高端禮品的“尊禮會”,再到定位高端食品的電商平臺順豐優選。2014年,順豐又推出O2O社區店“嘿客”,等等動作不一而足。
可以說,盡管屢戰屢敗,順豐依舊尋找各種機會布局商流。
最近一次在電商領域的嘗試,則是在一度引發資本亂戰的社區團購領域。2021年初,順豐低調上線生鮮配送平臺“豐伙臺”,外界一度認為順豐將借社區團購風口再度進軍電商領域,但后續得到王衛在投資者交流會上的否認。
總的來說,在付出數十億教訓后,順豐電商領域無太大起色。
電商之外,順豐圍繞大物流領域廣泛布局。根據順豐年報,2018年至2020年,包括快運、冷運及醫藥、同城、國際、供應鏈物流在內的新業務占總營收的比重由18.9%上升至28.24%。
而2021年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順豐新業務的整體占比從2020年28.2%提升到2021年的占比38%,增幅高達近10%。
隨著新業務營收擴大,虧損幅度也不小,2020年順豐快運業務虧損了11.58億元,供應鏈物流和同城業務則共計虧損10.64億元。
最新財報中,快運分部虧損5.82億元,上年同期虧損9.08億元;同城分部虧損8.99億元,同比擴大19%。
其中,2021年,因并表嘉里物流,順豐供應鏈及國際業務收入達392億元,占比由8.5%提升至18.9%,成為第三大營收來源。并表的收入也直接影響了集團的凈利潤。
這里主要看快運、同城業務。同城急送業務于2021年底拆分獨立上市,順豐仍為其控股股東,納入順豐控股合并報表范圍。
順豐同城財報顯示,2021年其營收總額達到了81.74億元,同比增長68.8%;毛利由負轉正,為9480萬元,毛利率達到1.2%;凈虧損為8.99億元,較去年的7.58億元有所增長。
到目前為止,同城配送業務雖然在順豐整體收入中占比仍較低,但依舊是順豐控股幾大業務中凈利率最低的板塊,并拖累了順豐控股的整體盈利情況。
據此前順豐同城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順豐同城凈虧損為3.3億、4.7億、7.58億。原因在于,短時間內不可替代的人力成本作為即時配送行業最大的成本,沒有降低的可能,加之規模效應難以實現,盈利就變得遙不可及。
現階段,非餐場景的拓展也是其重心之一,但長期來看,還需要關注近場電商能否成為同城急送業務新的增長點。
再看快運領域,回顧快運業近幾年的發展,一方面,快遞巨頭開始涉足快運業務。另一方面,傳統快運企業加速謀求轉型。
此前在2021年11月11日,安能物流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拿下“港股快運第一股”之位。至此,場上的玩家主要為順豐、德邦、安能、以及中通快運、百世快運、壹米嘀嗒。
近期,京東收購德邦。顯然,京東看中的正是德邦的快運優勢,以此布局零擔快運賽道。現階段,順豐快運營收優勢較為明顯,隱隱成為快運龍頭。
在行業加速整合出清下,快運領域或為爭奪市場份額迎來更為激烈的價格戰拼殺。對于順豐來說,此舉或對順豐快運未來的增長和盈利產生影響。
03 如何重回“快遞茅”?
此前,作為快遞行業的龍頭企業,一向保持良好業績增長的順豐也被股民稱為“快遞茅”,意指順豐有茅臺一樣的競爭優勢和成長性。
如今來看,順豐雖有止跌趨勢,但與曾經的“快遞茅”相差甚遠。
此前在一季報公布后的2020年度股東大會上,對于未來預期,王衛表示:
“公司不會一味燒錢來做新業務,但短期利潤承壓若能換來長期競爭力,有機會將順豐打造成為市場上不可或缺的選擇,愿意調低未來1-2年利潤率預期,這是重要的戰略。”
順豐一季度虧損的原因,本質上是產能周期與需求周期錯位,導致收入結構與成本結構出現脫節。
在低利潤預期下,順豐要想重新喚回投資者的信心,重回“快遞茅”,無疑需要業務層面的實打實的成績。
目前來看,最能夠打動投資者的,無非是在國際化、擴容量、降成本三大領域。
此前在2021年9月28日,順豐控股發布公告表示,其全資子公司已完成對嘉里物流9.31億股股份的收購,此次收購股份約占嘉里物流已發行股本的51.5%。
對于收購嘉里物流,順豐方面此前表示,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公司一體化綜合物流解決方案能力,以及完善貨運代理及國際業務的戰略布局。
嘉里物流是以亞洲為基地的國際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嘉里物流位于中國大陸以外的物流營運業務收入為88億港元,占物流營運總營收的72%,同比增長4.4%。
根據財報,2020年UPS國際業務占總營收的19%,2021財年FedEx國際業務占總營收的30%。而順豐國際業務(不含嘉里物流)僅占總營收的4%,倘若以此對標,順豐在營收占比上仍有上升空間。
同樣還要關注國內的市場動作。今年2月16日,民航局運輸司司長梁楠透露,鄂州花湖機場的機場工程、航油工程、順豐航空基地第一期工程等已基本建成。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貨運航空公司,2021年上半年,順豐已擁有自營貨機66架,租賃貨機13架等等,盡管在國內擁有突出優勢,但與國際快遞巨頭(DHL、UPS、FedEx)仍存在較大差距。
與此同時,可以看到圓通、京東等物流公司也正在發力自身的航空業務。顯然,建設自己的貨運機場,是成長為國際快遞巨頭的必經之路。
最值得關注的還是成本端的動作。2021年上半年,順豐提出“四網融通”,加強速運網絡、快運網絡、倉儲網絡及加盟網絡的場地、線路等資源整合優化。
所謂“四網融通”,即是指通過融合上述四個網絡,達成資源復用,以此來降低運營成本。
拿上文提到的時效快遞和經濟快遞之間的“左右互搏”來說,“四網融通”是從成本端解題的方式。據業內人士指出,“四網融通”是否能把成本降下來挺有難度,實際操作過程中將面臨資源調配問題。
以上三大領域,是順豐回歸“快遞茅”的關鍵。不過,再好的戰略,也面臨知易行難的窘境,順豐能否修復市場信心,還需要更多時間證明。
參考資料:
財新周刊《順豐搏命下沉市場》
《順豐控股2021年報業績會紀要》
國金證券《順豐控股:壁壘夯實,成長空間廣闊》
凡注有"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或電頭為"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的稿件,均為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并保留"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的電頭。
- 該不該抄底順豐?
- 日新快訊丨家庭及戶外儲能提供商「華美興泰」完成B輪融資
- 奈雪,跟海底撈“學”壞了
- 葉集區商務局:多措并舉為商務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 鶴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居河南省第2位
- “三桶油”2021年合計凈利潤兩千多億元 天然氣景氣度持續
- “戴好口罩”保生產
- 環境監測總站發布《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基礎保障檢查要求》
- 五部門聯合推進汽車安全沙盒監管
- 2021年全球新增風電容量93.6GW 海上風電創紀錄
- 2022年3月電纜原材料(鋁材)月報
- 需求端主導行情 廢銅價格上下浮動較大
- 滬銅震蕩偏強 目前行情是短多長空
- 科學島團隊設計開發高效光催化劑可治理持續性水體污染物
- 威勝控股2021財年全年凈利潤2.68億元
- 江西省抽查14批次電線電纜產品 全部合格
- 大連自貿片區奮力打造自貿試驗區升級版 深化市場化導向
- 中國有贊連續虧損2021年達33億 3個月兩次大裁員“節衣縮食”|和訊曝財報
- 伊之密:公司已有抗原檢測相關訂單
- 板塊異動 | 鋰鹽企業有公司單季凈利接近去年 鹽湖提鋰板塊繼續上揚
- [公司]鴻路鋼構:一季度累計新簽銷售合同額約60億元,同比增長14.71%
- [公司]金鷹重工2021年實現凈利2.41億元,研發投入同比增長81.73%達1.38億元
- 比亞迪停產燃油車,新能源車銷售旺盛,相關板塊長期價值凸顯
- “AI四小龍”又一家IPO:云從科技通過科創板注冊預計2025年扭虧為盈
- 徐小明:ABC大概率結束
- 野風藥業兩年被列入重點排污單位隱而不宣董事在外任職或選擇性披露
- 嚴為民:注意,文化傳媒開始分化了!
- 福建自貿試驗區緊抓制度創新 探索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 安徽肥西經開區助力企業輕裝上陣 推動產業提檔升級
- 鄭州經開區堅持以“東強”戰略為統攬 突出高質量發展主題
- 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多項舉措保障新興產業供應鏈穩定暢通
- 青島即墨綜合保稅區為企業供應鏈高效暢通提供有力保障
- 安慶綜試區堅持圍繞傳統產業集群推進線下園區建設
- 中國(南京)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發展成效明顯
- 茶葉消費趨多元化 各類茗茶開始進入預售和銷售旺季
- 出游半徑縮小 本地游成為清明小長假里游客的主要選擇
- 清明小長假恰逢賞春好時節 線上銷售同比增長超過40%
- 深圳: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全球數字先鋒城市
- 物業服務:業主自治推動品牌化發展
- 解決老人用藥安全隱患,養老社區引進智能分藥機
- 港股異動 | 香港航天科技(01725)再升15% 擬年內完成“金紫荊星座”項目9顆衛星發射
- 昆侖銀行2021年增收不增利 凈利潤下降12.78%
- 晉商銀行原董事長王俊飚因涉嫌受賄罪被逮捕
- 淡水河谷宣布售出中西系統資產 交易估值約12億美元
- 特步國際(01368.HK)首季主品牌內地零售額同比增長30%-35%
- 【天保基建漲停吃肉全過程】
- 賽克思上會前夜主動撤回,業績連降客戶關系錯綜復雜,曾未如實信披被證監會出具警示函
- 4.7午評|板塊輪動加速!繼續盯這個
- 轉板第一股誕生,給新三板公司帶來什么啟示
- “股神”再出手!投資蘋果大賺后伯克希爾買入42億美元惠普股票
- 紅傘傘、白桿桿,社區團購“躺板板”?
- 萬物云管理合伙人丁險峰:通過空間科技重塑物業未來
- 一季度北京物業投資交易額17.7億元 近7年來首次低于20億元
- 城市更新“網紅化” 建筑師成“新型表皮主義”助推者
- 物業的前景依然光明,龍湖智創生活大有可為
- 日新快訊|江蘇將新建132個“15分鐘醫保服務圈”
- 港股異動 | 東岳集團(00189)回落6% 3月份有機硅DMC現價跌超30%
- 巴菲特再出手 斥資42億美元買入惠普(HPQ.US)股份
- 年報解讀|艾華集團:下游新能源市場需求旺盛 或有望再提價對沖成本壓力
- 港股異動 | 上海醫藥(02607)AH股均跌超5% 向控股股東及云南白藥非公開發行約8.53億股
- 隨經濟增長加速 越南股市漲近歷史高點成投資者避風港
- 美的置業首季銷售降49%早盤跌幅位港股房企前列
- 科隆新能回復監管問詢2020年售后服務費用大幅增長遭問詢
- 午盤收跌0.99%,昨天給出高拋,今日開盤給出高拋,做到了嗎?
- 市場進入磨底階段,財報季關注超預期行業及個股(附4月金股)
- 后地產時代,家居龍頭“歐派”如何破冰前行?
- 英派瑞北交所上市申請獲受理:深耕改性塑料制品領域 擁有55項專利
- 北京消費市場蔬菜等生活必需品貨源充足 應季商品走俏市場
- “數云融合”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最大化價值
- 誰能“取代”豆瓣?
- 互聯網大廠裁員,還是996真香?
- 過氣名人直播帶貨,翻身還是翻船?
- 混改半年估值390億,廣州跑出來的這只獨角獸浴血電動車?
- 馬斯克“宣戰”扎克伯格
- 天風證券:培育鉆石行業未來可期 產銷雙旺助力行業景氣度攀升
- 拜登的“天然氣馬歇爾計劃”,能否拯救歐洲的能源之殤?
- 安信證券:予盛業(06069)“買入”評級 目標價7.8港元
- 新城控股王曉松: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將以不超過2億元回購公司股份
- 港股異動 | 美的置業(03990)早盤跌近5% 首季合同銷售金額約199.8億元 同比減少49%
- 逆勢大漲9%以嶺藥業再創新高“指數女神”過蓓蓓持續加倉
- 安必平業績“增收不增利”毛利率仍在大幅下降
- 隆基股份在云南的電價優惠被取消投產的切片產能占比過半
- 【讀財報】26家上市券商年報:中信、華泰等9家歸母凈利潤超百億
- 鴻盛新材IPO:“復星系”提前半年潛伏入股33項發明專利僅3項為原始取得
- 年內樓市調控超百次!四個省會城市動真格,60余地松綁
- 美歐間的液化天然氣貿易是否那么容易?
- 山西右玉小香蔥闖出國門 成為海外餐桌上的“搶手貨”
- 中國光伏出口額實現大幅增長 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 商務部推動8家國際合作生態園建設 練好產業發展內功
- 國家級經開區高水平建設國際合作園區 探索國際合作新載體
- 氫能全產業鏈的高成本是目前制約產業化發展的關鍵因素
- 氫能產業頂層設計終于落地 逐步推動構建多元制氫體系
- 外資企業堅定了在華發展信心 持續加大本土研發力度
- 南亞地區增長速度領先于其他地區 為持續復蘇打下基礎
- 日新快訊|榮鑫物業:擬出資70萬設立文旅公司 持股70%
- 零跑汽車毛利率-44.3%三年累虧超48億 沖擊港股IPO能否“領跑”成功?
- 日新快訊|湖南保利物業被列為被執行人
- 日新快訊丨時代物業收購堅美物業100%股權
- 歐陸通:目前深圳工廠已經全面恢復正常經營
- 空氣炸鍋「速成」怎樣的商業局?
資訊
焦點
精彩推送
- 多地密集出臺了高“含金量”的相關政策 切實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 豐臺區“起步即提速”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交通銀行:金融科技來助力 齊心守“滬”同抗疫
- 兆訊傳媒:競爭優勢堅定發展信心 數字化戰略打造全新增長極
- A股異動 | 中儲股份高開6% 料一季度凈利同比增長520%-570%
- 港股異動 | 恒生科技指數低開1.5% 隔夜納指重挫逾2% 美聯儲會議紀要釋放更多鷹派信號
- 研究機構New Street:Lyft(LYFT.US)和DoorDash(DASH.US)合并將推動EBITDA上漲30%
- 和鉑醫藥:對外授權全球頂級藥企最高可收超3億美元
- 奈雪的茶“快跑”,喜茶“慢行”
- 思泉新材IPO:與新三板公告數據有出入,大客戶入股疑有貓膩
- 清研環境脫胎清大研究院,規模小毛利率下滑,不差錢募資補流
- 新網銀行艱難走出美利車事件陰影:去年賺9.2億,董監高砍薪一半
- 服務貿易繼續保持較好增長態勢 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穩定增長
- 房企一季度銷售下滑 政策傳導落地仍需時日
- 疫情導致無法工作 房貸不能推遲還?多家銀行回應
- 3月國民安居指數報告:二手房新增掛牌房源量環比上漲64% 房價微跌
- 年內樓市調控超百次!四個省會城市動真格,60余地松綁
- 中泰經貿關系取得跨越式發展 兩國互利合作彰顯較強韌性
- 商務部多次發聲保障外貿供應鏈產業鏈穩定暢通
- 銀行保險機構因地制宜強化產品和服務創新
- 董責險逐漸進入公眾視野 上市公司董責險投保熱情持續增長
- 房地產和基建等領域有望繼續加碼 短期帶來周期板塊的超額收益
- 通威股份擬投建32GW高效電池項目 搶抓全球光伏市場發展機遇
- 滬深兩市低開震蕩 雪人股份低位反彈機構拋售意愿升溫
- 萬家兩基金漲逾30% 重倉地產、采礦業基金凈值上漲超3%
- 日新快訊|榮鑫物業2021年全年凈利2750.01萬元 同比增長16.19%
- 美團自動配送車抵滬抗疫,助力社區實現最后100米無接觸配送
- 為了7個億,河南王開始出租商管了
- 工信部召開推進家居產業創新發展政策研討會
- 逆轉!普克魯胺治療輕中癥非住院新冠患者III期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成功
- 讀懂藥品專利鏈接制度!搶占仿制藥市場機不可失
- 二葉制藥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
- 13億大品種!紅日藥業那屈肝素鈣注射液獲批上市
- 今年第 一季度迪芬巴赫在中國市場獲得5條生產線訂單
- 今年第 一季度迪芬巴赫在中國市場獲得5條生產線訂單
- 受疫情階段性影響 3月份國內物流業景氣指數回落
- 濰坊海關保障木制品企業原料供應
- 廣西來賓市興賓區大力推進林業高質量發展
- 俊藝木業漳州平和生產線開工
- 新冠疫情蔓延,能否拉動茯苓價格反彈?
- 風往哪兒吹?廣東聯盟中成藥集采報價策略
- 從云南白藥到華東醫藥,投資“不務正業”會不會誤正業?
- 先聲藥業大爆發 15款1類新藥、11個新品亮眼
- 中成藥“搶占”止咳用藥零售市場,多個品種逆勢增長
- 2021年度全國建成投產13條刨花板生產線
- 海南儋州召開建設木材加工產業園研討會
- 我國短期內無法拋棄煤炭優勢 如何實現零碳?
- 四川一季度解決消費者投訴11064件 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
- 智通港股沽空統計|4月7日
- 東吳證券:高股息“熊市保護傘”效應明顯 3月超額收益為15%
- 制裁無果?盧布完全收復失地!
- 安必平業績“增收不增利”毛利率仍在大幅下降
- 京東物流(02618)委任趙先德、張揚為獨立非執行董事
- 全球首個“垃圾制氫+碳資源化”項目年內建成固廢制氫領域公司受關注
- 中信證券:鎳資源的供需或將于2024年前后出現缺口,鎳價展望繼續向上
- 地產上下游開始發力
- 第三次被中止IPO審核的土巴兔:毛利率高,凈利潤率低
- 弈樊說:穩妥的短期策略
- 深市主板時隔多年恢復發行上市功能 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功能作用
- 安寧股份擬投資100億元 建設鈦材料全產業鏈項目
- 都市麗人連續第三年虧損 將持續加碼線下渠道
- 上周12家公司過會率達92.3% 九州風神遭否決
- 本輪A股“政策底”基本探明 磨底后震蕩上行概率大
- “差生反轉”行情擴散 部分領漲品種漲幅驚人
- 到2025年“電動四川”行動取得明顯成效 電動替代水平大幅提升
- 長春進一步強化措施 支持市場蔬菜保供
- 數字人民幣廣泛深入餐飲外賣 服務實體的價值進一步凸顯
- 水果味煙彈最高提價30% “囤”字刺激著消費者沖動購物
- 河北擴大優質消費供給 有效激發居民消費潛力
- 八部門發文推動老字號創新發展 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 監管趨嚴 盲盒經濟“盲目”生長的態勢有望被遏制
- 微型企業存量留抵退稅業務正式啟動辦理 享受國家的退稅大禮包
- 消費升級大趨勢下 母嬰市場持續提速擴容
- 喜屏傳媒完成B輪融資 社區電梯廣告還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 外賣平臺上線“用戶取消險” 投保商家數持續攀升
- 磨憨口岸出口水果增幅明顯 外向型經濟迸發新活力
- 吉林省提出22條具體舉措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
- 美瞳代理門檻偏低 市場規模快速攀升
- 伊利急了
- 離開阿里,飛豬難飛
- 妙可藍多,C位難坐
- 日新快訊丨東亞時代物業遭北京順義區法院列為被執行人
- 這家公司,三四十家機構搶著投,估值1年半翻6倍
- 服務業連迎紓困及時雨 盡快提升市場主體獲得感
- 秦山核電一廠首次大修完成并網發電
- “液態陽光甲醇”斬獲首屆TERA-Award智慧能源創新大獎
- 成本向下,負擔向上,光伏收益率難逃宏觀局限性
- 《“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出臺,確定太陽能發電示范攻關目標
- 上機數控:10萬噸顆粒硅項目將于今年3季度投產
- 看到隆基的公告,有幾點想法
- 關稅實施前進口商突擊進口 令我光伏組件對印度出口驟增
- 五大四小領跑!15家上市公司2021光伏、風電裝機出爐
- 重磅!GWEC公布2021年全球各國風電裝機排名!
- 六大國有行年賺1.27萬億 貸款增量近9萬億不良率普遍改善
- 亞洲開發銀行預測2022年亞洲發展中經濟體GDP增速為5.2%
- 3月中國大宗商品指數環比微升至100.9% 行業預期持續向好
- 英國政府下調住宅光伏與熱泵增值稅至0%
- 西安城投集團與中石化綠源地熱開發公司交流座談
- 利用東非豐富地熱資源,中國企業簽下埃塞俄比亞首個地熱項目
- 2022年至2030年全球生物質發電市場每年將增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