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提前還貸是銀行不愿看到的現象,在行業里被稱作“存貸雙降”。(視覺中國/圖)
豆瓣小組“社畜買房共進會”有二十多萬成員,最近討論最多的不是該不該買房,而是要不要提前還房貸。
“無債一身輕啊。”方成把這句話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了三次。他家住浙江寧波,2016年貸款買房。上個月,他忍痛將股票“割肉”,又找父母湊了三十多萬,把剩下的73萬房貸還清了大半。
李瓊斯行動更早,2022年1月,她拿出10萬元積蓄向貸款行申請提前還貸,“感覺自己掙了一輛車”。
2021年11月,孫琳已買房一年多,提前還款15萬后,近兩百萬元的房貸一次性減少了四十多萬元。2022年1月,她又一次提前還貸,房貸又減少二十多萬元。“看著銀行欠款數字一直在減少,有種莫名的心安”。
除了選擇提前還房貸,方成、李瓊斯、孫琳身上還有不少共同點——九零后,都在股票、基金或銀行理財里虧了錢,但不會因為提前還貸影響正常生活。還有一致的還貸理由:投資不掙錢了,不如減少負債。
央行2022年2月份金融數據顯示,住戶貸款減少336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2911億元,中長期貸款減少459億元。
中長期貸款以按揭房貸為主,減少意味著當月新增貸款金額低于當月還款金額。這項數據自2007年開始統計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5月13日,央行公布了4月金融數據,沒有公布中長期貸款,而是將住房貸款從住戶貸款中單列出來,這項口徑更直接的數字減少605億元,同比少增4022億元。住戶貸款主要包括住房貸款、消費貸款和經營貸款。
債務焦慮
家住成都的王萍也是提前還貸支持者。
2018年底,王萍買了第三套房,只能走商業貸款,貸款利息超過4.9%,遠高于當時房貸平均利率。“為了剛上學的孩子,一咬牙還是買了。”王萍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合同顯示,200萬元的貸款本金,還款期限30年,加上利息后房貸總額近350萬元,每月還款金額高達1.38萬元。王萍并非沒有還款能力,但她選擇將還款期限拉到最長30年。合同規定,如果3年內提前還款,要罰息6個月,近5萬元。
銀行工作人員告誡她,這是她一生中可借到的利息最低、金額最大的一筆錢,可以考慮用錢生錢,不建議著急還貸。
2018下半年是一輪“牛市”的起點,雖然傳統銀行理財受資管新規影響,收益不如往年,但市場仍不乏收益超過8%的產品。更何況公募基金“異軍突起”,讓王萍有了慢慢還貸的底氣。
可惜王萍只抓住了牛市的尾巴,到了2021年底,她買的基金定投收益率只有5%左右,銀行理財預期收益從8%左右一路跌到3%出頭。
她算了筆賬,兩年多的投資幾乎不掙錢,算上通貨膨脹甚至還虧了,還不如提前還貸,能省下十幾萬元的貸款利息。于是在繳納了一筆罰金后,王萍一次性償還了120萬元,“剩下的幾十萬元慢慢還,至少每個月的壓力小了很多”。
方成提前還貸的理由更直接,生意出了問題。他在寧波經營一家海鮮食品出口企業,因疫情影響,已經兩個月沒發貨了。過去,流動資金對他這樣的小微企業經營極其關鍵,但現在,生意不知何時才能恢復。
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因為自己的貸款時間早、利息低(4.07%),剩下的房貸只有不到八十萬,他一口氣還了六十多萬,“要不是銀行合同不允許一次性全部還清,我就全部結清了,心里也少了一樁事”。
李瓊斯工作不到5年,在上海買了一套小戶型,首付和大部分貸款都是父母承擔,她自己向銀行貸款近63萬,產生利息57萬元。貸款全部是商業貸款,利率為5.15%,每月還款金額為3500元。
“利率這么高,不就是在給銀行搬磚嗎?”盡管積蓄不多,她還是拿出一年攢下的10萬元提前還款。
“與其花心思靠投資掙錢,我更希望在退休前還完房貸。”孫琳在一家互聯網企業工作,即將步入而立之年。她擔憂,如果35歲前沒有進入管理層,有可能被裁員,于是提前還了款。
一次性大筆還款后,貸款人可以選擇更改還款方式,一是加大月供、縮短還貸期限,二是維持還款年限、減少月供壓力。
打破“雙贏”
自2021年下半年開始,陸續有客戶向吳昊咨詢提前還貸事宜,尤其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后突然增多。他就職于上海一家大型股份制銀行。
在上海一家城商行擔任信貸員的王俊杰也遇到了類似情況,年后陸續有客戶向他詢問提前還貸是否違約,“以前提早還貸都是為了二套置換,現在說的都是要減輕債務壓力”。
王俊杰解釋,以往客戶有改善居住的要求,比如要換房,不得不提前把前一套貸款還清, “單純因為減輕房貸壓力提前還貸的情況此前并不多見”。
如果是兩年前,吳昊會堅決勸阻客戶提前還房貸,最近他不那么確信了,自家銀行的理財明星產品收益剛剛跌破3.2%。
以往,客戶在吳昊手里完成貸款業務,他還會順勢做一波“推銷”,先讓客戶辦張銀行信用卡,可以長期免年費,再勸客戶買一些銀行理財產品,不僅能對沖貸款利率,甚至可以讓客戶小賺一筆。
這本是銀行與客戶間的“雙贏”——客戶拿到低息貸款、高額的投資回報,銀行拿到優質客戶以及大筆沉淀資金。
“按揭業務并沒有大家想象中那么掙錢,更關鍵的是背后的沉淀資金。”吳昊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客戶選擇貸款銀行后,會將大筆流水順勢帶入這家銀行。
按揭貸款之所以被銀行業視作優質業務,不僅因為相對企業貸款、經營貸款等業務,壞賬風險低了不少,而且抵押物房產的保值功能足以對沖客戶因斷供、違約造成的損失。更關鍵的是,由房貸衍生的其他經營項目,如存款上升,滿足了銀行工作人員的考核需求。
客戶提前還貸是銀行不愿看到的現象,在行業里被稱作“存貸雙降”,個人貸款數額下降了,存款增量也會隨之下降。
“銀行的心理比較復雜。”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銀行大部分時間不希望客戶提前還貸,會直接減少業務量。不過,2021年下半年銀行貸款額度被卡,可貸出資金驟降,利息大幅攀升。“這時候銀行就會希望大家提前還貸,好解決一部分銀行的資金流問題。”
劃不劃算?
提前還房貸劃不劃算因人而異。
其本質是一個息差問題,即現金留在手上用于投資,產生的收益率能否覆蓋房貸利息。
過去常見的說法是,長達數十年的房貸,是個人一生中極少有的、以低息向銀行借錢的機會,相當于借銀行的錢來投資。其次考慮到通脹,一百萬的房貸在幾十年后有可能大幅貶值,房貸壓力只會越來越小。
但只有投資收益率高于借貸利率時,上述策略才行得通。如果投資收益低于借款利率,房貸則是實打實的負債,提前還貸可以降低債務總量和未來的利息支出。
利率的高低,也會給居民帶來截然不同的隱性成本。如果擁有首套利率優惠又或是公積金貸款的比例較高,提前還貸就顯得不那么劃算。
另外,每個家庭的財務狀況也不一樣。王俊杰見過不少原本現金流充裕但遇到突發情況無法周轉的客戶,做生意難回款、上班收入降低、疫情等等不確定因素,都讓一些人的現金流難以為繼。
“還錢是方便的,但如果手頭沒有備用資金或是家里急需用錢,再向銀行借錢就沒那么簡單了。”王俊杰說。
他還介紹,針對提前還貸的客戶,銀行一般有相應的違約罰款措施。每家銀行的違約條款各不相同,他所在的城商行需要至少還款一年。
南方周末記者致電多家大型銀行的上海分行,答復大部分是“連續還貸滿一年就可申請提前還款”,如果未滿一年,違約金為“月份*每月利息”,月份一般在3—6個月之間。
“有閑錢,收入比較穩定,保障比較齊全的,把手上的余錢拿來提前還貸,不是壞選擇。但市場不穩定的時候,現金為王也很重要。”吳昊表示。
房地產投資預期改變
從加杠桿買房到提前還貸降杠桿,背后是房地產投資預期發生變化。
過去,買房無疑是最佳投資途徑之一。按揭可以讓買房者將現金留在手里,拿去做投資,用投資獲利覆蓋貸款利息甚至購買更多房產。
但伴隨“房住不炒”的概念深入人心,房產的投資屬性被極大壓縮。在一些地區,房貸利率上調、市場投資收益率下降、房價上漲空間壓縮等環境變化,令舉債買房變成了切切實實的風險,而非投資。
嚴躍進說,提前還貸,與其說是房地產的問題,不如說是個理財問題,“錢放在股市不如拿去還貸款,這也是一種投資方式”。
根據普益標準的監測數據,上周市場共新發了363款銀行理財產品,其平均業績基準在4.06%—5.05%之間。
“普通人每年如果沒有5%以上的穩定投資收益,可以考慮提前還貸。”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身邊不乏提前還貸的朋友。
“去年下半年基本到了政策臨界點(去杠桿最嚴厲的時候)。”張大偉說,國家針對房地產行業的去杠桿政策不僅影響房企,也作用于投資者。
以上海為例,2021年7月,個人房貸利率由4.54%上調至5%,二套房則從5.25%上調至5.7%。而且審批、放款時長也由3個月延長至半年左右。
“投資者算的是利率差,如果現在的房貸利率還在4%左右,很多人也會愿意貸款。”張大偉說,現在要找到穩定的長期收益太難了,再加上受疫情影響,對收入預期的不確定性更增加了投資者的風險厭惡偏好,更不用提以往的高杠桿舉債買房了。
2022年2月,以按揭房貸為主的居民中長期貸款15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媒體表示,當前房地產的形勢較為嚴峻。銀行放貸一般滯后于地產銷售,地產單月銷售面積增速從2021年三季度開始進入負增長,因此2021年12月居民中長貸同比少增的問題延續至今。
(應受訪者要求,方成、李瓊斯、孫琳、王萍、吳昊、王俊杰為化名)
南方周末記者 徐庭芳
標簽: 從負債買房到提前還貸 不給銀行搬磚了 個人貸款
凡注有"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或電頭為"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的稿件,均為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并保留"三板富 | 專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務平臺"的電頭。
- 15天36城上演“花式松綁” 涉及限購等樓市政策
- 海南海口:未落戶海南的人才,提供12個月社保證明可購房
- 從負債買房到提前還貸,“不給銀行搬磚了”
- 126家房企2021年報大盤點:利潤急劇萎縮,短期償債風險大增
- 央行銀保監會祭出“大招”:房貸利率可低至4.4%,帶來多方面重大利好
- 三大證交所、中上協聯合倡議: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 消除信息壁壘,提升投資者獲得感……
- 中礦資源:津巴布韋儲備銀行已同意Bikita公司內部重組
- 注意!川能動力: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公司股票自2022年5月16日開市時起開始停牌
- 搜于特:公司與馬斯克無關系
- 今天五大熱點將領漲市場
- 立體化投資者保護體系正加速形成
- 深交所多措并舉推動構建投保事業新格局
- ST中孚:2022年第一季度凈利潤約4.24億元
- 首套房貸“降息”20個基點!50萬貸款可省2萬利息 帶來多方面重大利好
- 社融數據太差,別急,這些才是關鍵,熱點發酵
- 招商策略:A股如期企穩回升 建議沿著新開工和施工提速受益板塊及疫后經濟活動恢復主線布局
- 日新快訊丨美團上線“社區剪發”預約服務
- 硼砂商品報價動態(2022-05-15)
- 智慧安防:出入口控制行業發展大起底
- “一問一答”間上市公司更“透明” 三大證券交易所促合規抓提質見成效
- 液化天然氣商品報價動態(2022-05-15)
- 股價不到半年下跌九成,怪獸充電如何翻盤
- 百川股份:20000噸/年鋰電池資源化利用裝置試生產
- 東莞:“莞七條”樓市新政出臺
- 零售消費行業分析:消費者普遍更青睞于連鎖型便利店
- 餐飲食品行業數據分析:超五成消費者通過親朋好友獲取茶葉信息
- 李長江:未來,碧桂園服務在股權合作上會非常謹慎
- 老周侃股:違規減持首罰2億還是輕
- 樂享集團(06988)發布一季度業績,營收7.05億港元,海外電商業務成核心驅動力
- 降息!大家為何突然不愿買房了?
- 《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制度評價報告(2022)》:10.8%的被調查投資者對2021年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情況表示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
- 居家辦公,帶火了我的生意
- “一問一答”間上市公司更“透明” 三大證券交易所促合規抓提質見成效
- 日新快訊丨華發物業于佛山新設分公司
- 科泰電源股東擬合計減持不超4.2%公司股份
- “牙茅”擬7.69億元現金收購和仁科技近三成股權 布局醫療信息化賽道
- 純苯商品報價動態(2022-05-15)
- 入主不足兩年 聆達股份控制權或將再度易主
- 貝森金融(00888.HK)2021年虧損達約2.59億港元
- 廣田集團終止2021年度定增事項并撤回申請文件
- 4月底至今已大漲22% 這個板塊悄然回暖 背后兩大誘因曝光
- 交易異動!中交地產:近3個交易日下跌10.9%,無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 東方盛虹子公司盛虹煉化16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投產
- ST明誠:2023年亞洲杯易地舉辦將對子公司經營造成較大影響
- 2022年4月湖南新三板企業市值TOP100:湖南煤業市值65.4億元排第一
- 外資對中國人保持股量較去年末大幅增長125%
- COOL LINK(08491)發布一季度業績,股東應占虧損18.5萬新加坡元,同比盈轉虧
- 混二甲苯商品報價動態(2022-05-15)
- 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 三大交易所和中上協聯合發出五大倡議
- 803只個股5月份獲北向資金加倉逾19億股 扎堆電力設備等行業
- 疫情當下,多家物業提供送菜服務
- 口服抗新冠創新藥臨床試驗獲批 眾生藥業創新藥研發捷報頻傳
- 中信證券:預計市場開啟持續數月的中期修復行情 四大主線輪動慢漲
- 火爆!一天一價!這種東西 回收的比新貨還貴!企業四處搶收 什么“富礦”
- 焦炭商品報價動態(2022-05-15)
- 十大券商策略:反彈還是反轉?吃飯行情 階段性做多!四大主線引領中期修復
- 新冠口服藥臨床試驗獲批!中藥翻倍牛股申請受理時隔四天后再獲利好,機構高位出逃
- 泛娛樂行業數據分析:44.6%消費者因為喜歡盲盒的設計而購買
- 【盤中寶周回顧】前瞻新冠藥、基建等大漲方向!一文看懂這款王牌資訊如何順市 “擒牛”
- 中光防雷:上海廣信減持公司股票324.63萬股
- *ST眾泰:公司計劃5月11日對外公告問詢函回復
- 萬泰生物:二價HPV疫苗獲得摩洛哥上市許可
- 隧道股份5月9日快速上漲
- 解決了生存問題 天娛數科要談發展
- 生意社:外圍消息利好 甲苯跌后反彈(2022.5.9-5.13)
- 盛和資源:公司正在加快推進連云港150萬噸/年的海濱砂選礦基地建設 預計將于今年下半年投產試運行
- 立昂技術:公司正在積極推進非公開發行項目
- *ST西水:上交所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
- A股成長風格王者歸來?機構細數三大看好理由 全球視角下科技龍頭現布局良機
- 面對世界性難題,中國該怎么做?這一舉措被多次提及!
- 國信證券維持華菱鋼鐵增持評級 2021年報及2022年一季報點評:業績穩居行業第一梯隊
- 華藍集團:公司承接的項目有崇左市江北污水處理廠及城區管網(PPP項目)、橫縣污水處理工程等
- 證監會打擊非法證券活動 持續加強投資者保護
- 北京率先發文明確將物業納入防疫體系
- 直擊業績會|浙江震元:將適時涉足健康養生領域 上虞項目預計2024年投產
- 法拉第未來:漢福德工廠全部機械、電氣設備及管道系統開始運轉
- 恒力石化:第六期員工持股計劃完成股票購買
- 機構:能源金屬盈利能力強勁 鋰板塊尤為突出 建議關注天齊鋰業等
- 華藍集團:公司成立了綠色建筑技術中心和華藍數智公司 專門從事建筑節能及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等業務
- 疫情火了預制菜,看上去很“美”吃起來真的“香”嗎?
- 知網被立案,對不懂規矩的行為就得依法查處
- 比可口可樂還暴利!菲利普莫里斯為何能被譽為“美股第一牛股”?
- 海通策略:成長股對利空鈍化說明當前或已經處于底部區域
- 買房到底該買大社區還是小社區
- 舒泰神:公司生產經營活動正常
- 融捷健康:人民幣貶值有利于公司增加出口 增加公司利潤
- 生意社:成本面支撐 本周苯胺暫穩(2022.5.9-5.13)
- 海通策略:目前成長股的性價比已經較高
- 津榮天宇:蘇州津榮正在進行設備投資和產線建設 疫情使施工進度受到一定影響 目前已恢復正常施工
- 華西證券:鋰礦價格持續抬升 建議關注天齊鋰業(002466.SZ)等
- 馬斯克稱推特法律團隊告知其違反保密協議 因透露機器人抽查樣本數
- 證監會舉辦2022年“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活動
- 生意社:本周純苯先跌后漲 中石化價格挺漲(2022.5.9-5.13)
- 滬指5連陽沖擊3100點 市場或仍存分歧
- 克而瑞發布1-4月惠州房企銷售榜 龍光集團(03380.HK)穩居TOP2
- 新周期二階段+基建醫藥震蕩地產物業走強+策略
- 那筆12.6億的交易黃了
- 五大消息影響下周大盤
- Pre-IPO投資回報的真實現狀與思考
- 國家衛健委:昨日新增226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 新增1492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
資訊
- 東田微中簽號幾點公布 新股中簽號碼的公布時間
- 瑜欣電子中簽結果公布時間 瑜欣電子經營范圍介紹
- 陽光乳業中簽號出爐 陽光乳業中簽結果公布?
- 新股聯翔股份603272中簽號公布 快看看你中了嗎?
- 新股思特威發行結構介紹 688213思特威中簽率是多少?
- 杭摩集團(代碼:835401.NQ)發布2021年年報 杭摩集團業務介紹
- 朗鴻科技(代碼:836395.NQ)發布2022年一季報 凈利潤同比增長
- 捷瑞數字(代碼:873696.NQ)發布2021年年報 捷瑞數字業務介紹
- 水治理(代碼:831511.NQ)發布2022年一季報 水治理業務介紹
- 鼎欣科技(代碼:870840.NQ)發布2022年一季報 鼎欣科技業務介紹
焦點
精彩推送
- 滬指5連陽沖擊3100點 市場或仍存分歧
- 索通發展:量價齊升推動業績高增長 鋰電材料布局打造成長新引擎
- 邁入4000億級俱樂部!蘭州銀行不良率連續3年下降 凈利潤創近3年新高
- 全球嘩然!“大糧倉”印度禁止小麥出口 糧食危機預期下農業股迎高光時刻
- 瑞茂通現2筆大宗交易 總成交金額1.20億元
- 中金嶺南:多米尼加礦業公司擬開發建設邁蒙礦地下礦山 目前該項目尚未進入使用狀態
- 索通發展:量價齊升推動業績高增長 鋰電材料布局打造成長新引擎
- 中國石油與中國中車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中國平安回購額已達50億!什么情況?這些險企也屢次出手回購,最差時間已過去?
- “深圳客”抄底武漢,一次買入11套內環濱江住宅背后的莊家邏輯
- 光大證券:5月LPR調降可期
- 龍騰四海擒獲湖南發展漲超48%!訂閱觀點尊享85折福利,限時3天!
- 中國平安回購額已達50億!什么情況?這些險企也屢次出手回購 最差時間已過去?
- 全球嘩然!“大糧倉”印度禁止小麥出口 糧食危機預期下農業股迎高光時刻
- 央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董會完成特別提款權(SDR)定值審查 人民幣權重由10.92%上調至12.28%
- 全球嘩然!“大糧倉”印度禁止小麥出口 糧食危機預期下農業股迎高光時刻
- 四川昨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3例 本土無癥狀感染者196例
- 中興商業:特殊禮物致敬“最美逆行者”
- 凱普生物:擬15.12億元投建凱普醫學科學園
- 超萬億元引導基金如何順利退出?集中到期或推動S基金發展
- 尚榮醫療:公司參加了河套項目醫療專項工程
- 印度禁小麥出口 市場憂糧價再漲
- 環比銳減!4月投資者入市數放緩 機構對后市不悲觀 當前正是最佳布局窗口?
- 央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董會完成特別提款權(SDR)定值審查
- 近5個交易日 北向資金凈賣出電池板塊超57億元 “寧王”等股遭減持(名單)
- 伊朗要將石油出口規模翻倍 巴菲特又加倉:石油股能買盡買
-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66例 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1203例
- 馬斯克想知道推特有多少假賬戶 但專家稱他的做法完全錯誤
- 七國集團:俄烏沖突可能給世界糧食安全造成嚴重后果
- 北京昨日新增33例本土確診病例、8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
- 延邊州:老舊小區改造今年計劃涉及6個縣市、137個小區
- 多孩家庭可多購房 各地大力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
- 央行:進一步簡化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投資的程序,豐富可投資的資產種類
- 復雜內外環境下貨幣政策如何發力?業界大咖把脈:政策發力宜早不宜遲 結構與總量都要兼顧
- 一季度凈利潤大幅下降 潤達醫療盈利能力還行嗎?
- 科陸電子:簽訂儲能合同
- 沿海還在虹吸?河南、黑龍江、云南人在變少,蘇錫寧“催生賣房”
- 科創信息:智慧政務業務增收近三成 金融科技待發力
- 天原股份:公司目前正在推進參股子公司宜賓鋰寶資產證券化工作
- 信維通信:公司已經實現LCP薄膜的自產
- 銀保監會:幾家大型銀行正著手降低撥備覆蓋率的準備工作
- 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在誠意藥業調研時指出:誠意藥業大有希望!
- 日新快訊丨德信服務:預計2021年經審核全年業績至5月27日或之前刊發
- 李迅雷:擴內需還需消費拉動,要加大財政政策投入力度
- 發生了什么?外資一周減倉A股70多億!2500億巨頭被凈賣超1億股,茅臺也被凈賣逾26億元!
- “嵌入式”社區養老托起夕陽紅
- 鐵礦石商品報價動態(2022-05-14)
- 多孩家庭可多購房,各地大力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
- 鈦白粉商品報價動態(2022-05-14)
- 純苯商品報價動態(2022-05-14)
- 我國經濟如何應對多重挑戰?多位首席經濟學家建言:加大財政支出力度、發放消費券拉動內需
- 突發!2023年亞洲杯將易地舉辦
- 證監會2億元天價罰單也難平散戶怒火?三千億元市值CXO龍頭遭違規減持 行業仍處調整中
- 日新快訊丨金科服務:受托人根據股份獎勵計劃購買45萬股 總代價933萬港元
- 明星電力:2021年度凈利潤約1.23億元 同比增加76.06%
- 日新快訊丨融創服務:再度斥資1737萬港元回購500萬股
- 譽衡藥業:子公司的一個立體倉庫發生火災事故
- 碳納米管龍頭有啥大事,400多家機構拜訪!中國鋰資源短缺將終結?內情曝光
- 全國發往上海的京東快遞散單全面靜止?京東:不屬實 未發布過此類信息
- 混二甲苯商品報價動態(2022-05-14)
- 日常出行行業數據分析:39.4%的用戶認為共享單車布點不均勻
- “五一”樓市成交斷崖式下跌,八成房企銷售回款困局難解
- 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應加大財政支出力度以穩定預期
- 中國重汽:2021年公司出口保持高增長 今年訂單量與去年趨同
- 泛娛樂行業數據分析:超七成消費者購買過盲盒
- 北交所一周盤點:科創新材上市 雷特科技等7家企業申報材料獲受理
- 硼砂商品報價動態(2022-05-14)
- 證監會2億元天價罰單也難平散戶怒火?三千億元市值CXO龍頭遭違規減持 行業仍處調整中
- 均勝電子擬向控股股東定增募資不超4億元
- 抑制病毒15393倍!新冠治療藥有重大發現 效果如何?
- 業績不好,房企們需要道歉嗎?
- 開源證券:光伏進入需求“無限”時代 關注產業鏈利潤分配與新技術布局機會
- 拒絕過度激勵,收入與項目脫鉤……證券行業薪酬指引出爐!明確十項重磅規范!
- 小放牛向海底撈致歉
- 2022年4月天津新三板企業市值排行榜:環渤海市值76.97億元位居榜首
- 泰晶科技毛利率連續9個季度表現亮眼,高強度研發投入進入兌現期
- 二孩可多買一套房!這座人口超千萬的特大城市凌晨推新政,對樓市有何影響?
- 新華聯:一季度我司新入市的惠州、唐山、長沙等項目備案價報批穩中有升
- 直擊業績會|高能環境多個危廢資源項目將在22-23年建成投產
- 國家層面文件加持 物業納入防疫體系或只是時間問題
- 一周新股 | 蔚來擬三地上市,云康集團將于下周三登陸港交所
- 山鷹國際:公司目前暫無收購計劃
- 陽光電源股權激勵計劃:擬5億元-10億元回購股份
- 深交所向泰達股份發出問詢函
- 甜蜜契約“幻化成風” 業績對賭“異變”危情游戲
- 韻達2021年供應鏈業務訂單達1.1億件 落地多個冷鏈倉
- 國邦醫藥:公司為新華制藥克拉霉素制劑一致性評價原料藥的供應商,保持著良好業務合作關系
- 生意社:供需趨緊 成本下行帶動型材
- 都說做空平常如吃飯喝水,為什么我們還要提反做空?
- 國投中魯:濃縮蘋果汁龍頭遭遇“水逆”
- 動力電池裝車量4月環比下滑!比亞迪縮小與寧德時代差距 什么信號?
- 太刺激!馬斯克幾句話 推特股價大蹦極 到底什么情況?
- 注意!紅日藥業:姚小青擬減持不超過3004萬股
- 科遠智慧:十四五能源規劃主要會促進公司在能源行業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業務
- 高能環境多個危廢資源項目將在22-23年建成投產
- 突發!第二大小麥出口國印度禁止小麥出口,且即刻生效
- 大跌17%,跌破巴菲特增持線,蘋果最大的難題是造車?
- 二線動力電池廠商為何瘋狂瘋狂擴擴擴擴擴擴擴張
- 糧食危機逼近!全球第二大小麥生產國印度宣布禁止小麥出口
- 山河藥輔:龍膽酸產品目前與客戶的合作還處在保密審批階段